高校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型人才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关涉到人的思想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对人的生态素养进一步的研究和解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在决策者和推动者,培育他们的生态素养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本文以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为选题,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生态素养”的内涵入手,调研分析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试图构建完整的培育体系以探究具有参考价值的培育路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中寻求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二部分在界定和阐述“生态素养”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追溯其思想渊源,为生态素养培育提供参考。第三部分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进行分析,以问题剖析原因。第四部分以“生态素养”内涵与构成为前提、以德育原理为参考,从目标、原则、方法三方面对培育体系进行构建。第五部分以培育体系的相关知识为借鉴,从高校、社会、个人三个角度来探析提升高校大学生生态素养的路径,为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路径的完善提供可能性示范与参考。
其他文献
民族主义自近代产生以来,便成为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各国国内环境的变迁,很多理论和思潮起起落落,但是民族主义始终以独有的生命力成为经济、政治
目前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且包括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也
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从理论上说,自律是道德的本质,是一切规范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基础,道德个体的自律精神是道德人格塑造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个体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