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传统道德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同与践行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且包括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也出现许多社会道德问题,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也要关注国民素质的提升,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思想层面、道德层面的问题,以实现全面发展助力中国梦。  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进程中,需要社会道德作为有力支撑。大学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备力量,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把他们塑造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确保我国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确保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而具有深远意义。道德是原则规范、观念品质和行为活动的综合,道德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行为规范,也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资源。本文的研究视角定位于儒学传统道德,立足传统活在当下,试图从“慎终追远”传统道德中汲取价值精华,以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载体,为其道德教育提供新的实践路径而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的建设,农村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
新疆地区作为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的边疆民族地区,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新疆维稳反恐形势严峻,面对三股势力向农村地区持续渗透的现实状况,抵制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引导
民族主义自近代产生以来,便成为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各国国内环境的变迁,很多理论和思潮起起落落,但是民族主义始终以独有的生命力成为经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