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约束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制度变迁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fn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的实现依赖于基层社区治理的完善与发展。“村改居”型社区是我国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节约城市建设与工商业用地而催生出的新型社区形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也有别于纯粹的城市社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社区类型。我国“村改居”社区工作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由于社区组织与搬迁居民长期受到农村的思想洗礼与生活惯习束缚,以及国家“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积习,使得“村改居”社区治理中保留了大量村落时期的制度安排,制度落实中存在严重的制度惯性,“村改居”社区陷入“亦城亦乡”又“非城非乡”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了“村改居”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基于章丘市M社区的个案研究,在社区治理与制度变迁两大理论的基础上,对M社区治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进行深入挖掘,发现M社区治理隐藏着政社间双重依赖、家族与行政干预选举、家长式治理与弱者逻辑结合等制度粘性,在上述制度粘性的约束下使得M社区治理制度变迁存在社区独立性与自主性被削弱、政社间权责边界不清、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被压制等问题。通过对社区各层级的人群的访谈,笔者找寻出造成路径依赖的几组原因:显性成因包括针对“村改居”社区的法律制度设计缺乏时代应变性、基层政府用于支持M社区发展的财力不足、政社间存在委托—代理的发包关系;隐性成因包括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普遍偏弱、社区治理制度发展的目标不清、社区内部团结的纽带日渐趋弱。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加大社区治理法治建设力度,其中既要完善针对“村改居”社区的法律程序,同时要加强对社区组织与居民的法治教育;第二,进一步改革政府体制,主要从理顺政社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角色三方面推进;第三,厘清社区组织的职能,要求基层社区组织明确自身职责,减少对政府组织的资源依赖,同时要求社区组织发挥好桥梁作用,促进社区内部融合;第四,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重点包括自治意识、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村改居”社区是我国的特有产物,治理过程缺少指引与借鉴,因此,制度的变迁过程不可能一路高歌,这就需要政府、社区与居民克服改革恐惧症,合力推动社区治理稳步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世界发展趋势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不断攀升,随着军事等硬实力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下降,以国际话语权等软实力因素的不断上升,各国在国际话语权领域的争夺日益激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主线,体现了浓厚的中国色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发展,表达了中国的价值追求,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传播话语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
学生总害怕出错,很多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也是锁紧眉头,事实上,这些态度都是不可取的.须知,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无法避免的,面对错误,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应对,让错误成为他们
目的 分析湖南省各级集中式供水状况,探讨卫生监督管理策略。方法 统一制定问卷,对全省83个集中供水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有36.1%供水企业的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生活和其他类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正确建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关键,也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尝试,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