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具有高复发率的恶性肿瘤,发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HCC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高危因素,也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伴有MVI的肝癌患者选用解剖性肝切除患者预后较好。在术前对HCC患者进行MVI评估有助于帮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手术策略,但目前尚无统一准确的预测指标和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HCC患者发生MVI的临床指标,找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预测模型,希望可以用来指导肝癌发生MVI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在我院进行过肝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一共统计了 264例,将2018年6月到2019年7月的182例作为模型组,将2019年8月到2019年12月的82例患者划分为验证组。患者的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按照术后病理是否存在MVI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模型组的HCC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出模型组各临床指标预测MVI现象的最佳临界值,将数据进行详细划分。单因素的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的相关因素进而得出HCC患者发生MVI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临床指标与MVI的相关性,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后利用R3.6软件在多因素联合的基础上建立列线图,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来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描述。本研究中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利用ROC曲线得到模型组各术前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术前生化指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2.12×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为0.48×109/L,术前炎症相关指标:NLR的值为1.627、FAR为0.0650、PLR为104.741、术前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为3.075 g/L、INR为1.025、PLT计数为239.5×109/L、。2.本研究单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HCC患者的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多发、肿瘤的最大直径>5 cm、术前的生化指标AST>40 U/L、TBil>25μmol/L、Alb≤35 g/L、术前的肿瘤学标志物AFP>20μg/L、术前炎症相关指标 FAR>0.065、PLR>104.741、NLR>1.627 以及术前凝血功能指标 INR>1.025时与MVI现象的发生密切有关;3.本研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5 cm(OR=3.549,95%CI:1.628~7.373,P=0.001)、肿瘤数目多发(OR=3.723,95%CI:1.342~10.325,P=0.012)、术前炎症相关指标 NLR>1.627(OR=3.620,95%CI:1.338~9.798,P=0.011)、术前凝血功能指标 INR>1.025((OR=3.094,95%CI:1.446~6.617,P=0.004)以及术前肿瘤标志物 AFP>20μg/L(OR=3.313,95%CI:1.471~7.464,P=0.004)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模型组的C-index达到0.812,验证组的C-index为0.836,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1.术前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多发、术前凝血功能指标INR、术前肿瘤标志物AFP以及术前炎症相关指标NLR的水平是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2.基于肿瘤直径大于5cm、肿瘤病灶多发、术前INR大于1.025、术前AFP大于20μg/L以及NLR大于1.627建立的多因素联合的预测模型,对于MVI现象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