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边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的人文适应性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建设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加剧而引发的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课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广泛而复杂。然而,伴随着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居民日常室外生活场所的住区外部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且呈现出空间乏味、单调,缺乏人情味等特征。基于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中人文要素的缺失,文章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西安周边小城镇住区的外部空间人文适应性的要素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西安周边户县、高陵、周至、蓝田、兴平五个小城镇为研究范围,分别调研80、90年代以前自建住宅的街坊式住区、2000年左右和2005年左右的居住小区。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现场走访的方式,了解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的现状利用情况和人文要素的现状概况。针对功能利用上的问题,通过以人的活动类型为线索,分析住区外部空间的主要使用功能的需求,提出外部空间在使用功能、功能布局上的设计策略。针对空间处理上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类型、空间尺度上解析院、街、场不同空间形式在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人性化特征的反映,从而提出具有适应性的设计措施。针对意义构建上的问题,从传统民居的人文品质建构方面入手,分析当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需求和意义传承,阐述意义的表达,提出符合现阶段的意义分解对策。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人文特性不同于城市人居环境和传统乡村人居环境,而是需要有适合小城镇居民物质追求、精神需要的一种过渡性人居环境的人文追求。本文从小城镇住区的中观和微观层次出发,以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关注“人”、尊重“人”的功能利用、空间解析、意义构建为人文适应性的目标,呈现各种人文要素在住区人居环境中的表达,并确保开放性设计过程的可操作性。从而,把握现时代小城镇建设的居住人文理念,突出小城镇随时代发展的人文适应性。
其他文献
静升古镇,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03年10月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东街历史街区处于该镇静升村中部偏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处集自然、历史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政策的推广,我国的建设重心也由原来的以城市为主逐步向农村转移,村镇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在村镇地区,大部分居民惯于拆旧建新
垦区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区域,是在建国后秉承为国家生产粮食的高度使命而开垦创建起来的,历经六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垦区已逐步从过去相对封闭的单一农业区域转化成为开放多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类基本需求之一,旅游服务中心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以及不同的旅游需求,对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古村落逐步走向没落,而古村落所依托的周边环境也遭到破坏,其特有的地域性文化也消失殆尽。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古村落的重要性,其周边环境也得到相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在不断的增强。医疗行业也是如此,除了医院本身的技术设备等硬件实力,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张,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资源减少、可再生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减少城市能耗已经成为亟
中国的传统民居样式繁多,种类各异,其中山西的民居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以长岭村为例,剖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晋中山地传统村落的营造技术。长岭古村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第三
产业迁移现象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美国工业化早期。国内的三线建设时期,大量与国防工业相关的重化工业由沿海地区转移到了西部地区,也属于由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随着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