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建设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加剧而引发的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课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广泛而复杂。然而,伴随着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居民日常室外生活场所的住区外部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且呈现出空间乏味、单调,缺乏人情味等特征。基于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中人文要素的缺失,文章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西安周边小城镇住区的外部空间人文适应性的要素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西安周边户县、高陵、周至、蓝田、兴平五个小城镇为研究范围,分别调研80、90年代以前自建住宅的街坊式住区、2000年左右和2005年左右的居住小区。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现场走访的方式,了解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的现状利用情况和人文要素的现状概况。针对功能利用上的问题,通过以人的活动类型为线索,分析住区外部空间的主要使用功能的需求,提出外部空间在使用功能、功能布局上的设计策略。针对空间处理上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类型、空间尺度上解析院、街、场不同空间形式在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人性化特征的反映,从而提出具有适应性的设计措施。针对意义构建上的问题,从传统民居的人文品质建构方面入手,分析当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需求和意义传承,阐述意义的表达,提出符合现阶段的意义分解对策。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人文特性不同于城市人居环境和传统乡村人居环境,而是需要有适合小城镇居民物质追求、精神需要的一种过渡性人居环境的人文追求。本文从小城镇住区的中观和微观层次出发,以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关注“人”、尊重“人”的功能利用、空间解析、意义构建为人文适应性的目标,呈现各种人文要素在住区人居环境中的表达,并确保开放性设计过程的可操作性。从而,把握现时代小城镇建设的居住人文理念,突出小城镇随时代发展的人文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