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民居样式繁多,种类各异,其中山西的民居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以长岭村为例,剖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晋中山地传统村落的营造技术。长岭古村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第三批,是晋中地区历史环境较为完善,建筑形式较为多样且地区特点比较明显的一个典型村落。她修建在太行山的一个小山岗上,多数建筑既具有晋中大院民居的古朴,又有山地院落的精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营造的词源上出自《晋书·五行志上》:“清扫所灾之处,不敢於此有所营造。”营造的技术不只是营造具体的建筑构件,而在于营造整个村落的山水地貌以及民居院落。本文从村落的空间营造、院落的空间营造和建筑的营造技术等方面详细的剖析了长岭古村的历史价值意义和特殊的建筑构筑技巧。并且最终将这些研究的内容归纳于对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这使得论文具有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课题的提出,研究课题的现状以及方法、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长岭村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环境,是通过对村落的调研了解,查询文献资料,整体的把握村落环境特点; 第三章是研究长岭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对这些空间的研究深入可以加深对古村落的理解,以及产生原因; 第四章是研究长岭传统村落建筑的结构与构造特点,全面深入的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村落的营造方式; 第五章是研究长岭村自身建筑的结构特色,和构造过程的梳理,这样可以还原一个更加完整的村落; 第六章是研究长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这是影响一个村落未来发展的一种指导。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长岭古村营造的内含意义,并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对长岭的未来提供了参考,长岭古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体系,作者对于古村的研究是以对山地建筑的认知识为纽带,采用分层次的研究方法,通过重点剖析长岭村建筑的空间形态及构造方法,最终映射古村的保护价值。对今后山西民居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