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509例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探讨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509例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患者的证治研究,揭示本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  方法:  1.研究2006-2007年之间在本实习医院中妇科住院安胎的患者509例,按照统一设计的表格对患者的年龄、流产史、发病时孕周、症状、中药处方及剂量等进行调查、记录。  2.进行数据预处理,对病名、证型名、药名进行规范。  3.采用频数分析进行数据统计。  (1)对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发病时孕龄进行频数分析,判别其构成比。  (2)对证型进行频数分析,探讨先兆流产各证型的高频数症状。  (3)对药物的统计分析主要是运用频数分析,分析使用药物的功效,用药性味、归经的分布。  结果:  1.通过对收集的509例临床病例的研究分析得到5个证型。  2.得到5个证型的特征性症状。  3.得到治疗509例病例中涉及的174味中药频数及其分类。  4.得到最常用的45味药物(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  结论:  1.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证型是以虚证为主。  2.肾虚型最常见的5个症状是:阴道流血色暗、腰酸/痛、腹痛、屡有堕胎史、耳鸣;脾肾两虚型最常见的5个症状是:阴道流血色暗、腰酸/痛、腹痛、神疲肢倦、大便溏泄;血热型最常见的5个症状是:阴道流血、腰酸/痛、腹痛、大便秘结、口干。  3.胎漏、胎动不安的治则是培补脾肾、养血清热为主。  4.核心药物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归经涉及全身脏腑,以肝、肾、脾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李东垣《脾胃论》活用《内经》法度的探析,从而体会先贤研习经旨的方法、体悟经法的角度、活学为用的精神。同时,藉由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够对《脾胃论》的学术思想和
该研究旨在对前臂背部有关血管的解剖学研究,设计带血管蒂的骨瓣、骨膜骨瓣,用于治疗手舟骨骨折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安徽农商银行系统的基础是遍布全省1522个乡镇的3049家网点机构.这些网点如涓涓细流,汇聚形成安徽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成为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
期刊
该研究通过观察静磁场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探讨静磁场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
摘要: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给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为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几年淮安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本市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淮安市当前人才需求与旅游职业教育相对滞后这一不相适应的矛盾,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积极探索在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和宣传力度等方面进
该项目研究:1)、通过681例病例调查,探讨慢性肾衰中医病机特点及不同阶段证型分布规律;2)、运用放免、酶联免疫等方法检测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血浆ET-1、NO、IL-8等指标的变
摘要: 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而学校教育重分数、轻学生综合德育素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长于管、灌,短于放导等现象。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应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德育教育 国外德育 立足点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必需为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当前,理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实验教学薄弱,限制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加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的必要性    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物理学来说吧,物理学的实验基
摘要: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实习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实习课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
目的:地甘口服液来源于导师的临床经验方,具有提升白细胞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该实验以实验手段,检验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结论:地甘口服液可以增加BMC数量并促进骨髓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