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tr1跨膜肽的结构和聚集及模型肽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离子转运蛋白家族(SLC31)包括铜离子转运蛋白与铜离子转运磷酸化ATP酶(Copper transporting phosphorylated ATPase),其中后者包括ATP7A和ATP7B蛋白。铜离子转运蛋白1(Ctr1)是铜离子的主要摄入蛋白,而ATP7A和ATP7B蛋白主要参与铜离子的转运出胞过程。铜离子转运蛋白家族和细胞内分子伴侣协同调节细胞内外的铜离子的代谢平衡。哺乳动物的铜离子转运蛋白对其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先天性的铜离子转运蛋白的缺失会导致像Menkes综合症和Wilson等疾病。研究还发现,铜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不仅参与铜离子的转运和代谢,也参与基于铂类的抗肿瘤药物的转运过程。在酿酒酵母的遗传研究中,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鉴定发现了第一类高亲和力的铜吸收蛋白,yCtr1和yCtr3。Zhou和Gitschier等(1997)在Ctr1缺陷的酵母功能互补的实验中第一次发现人类铜离子摄入基因(hCtr1),该基因位于9q31—q32。后来从hCtr1蛋白的同源序列中分离出了第二个铜离子传输体蛋白hCtr2,它可能与人类细胞内舱隔间释放铜离子有关。研究证实,人类铜离子传输体蛋白1(hCtr1)由190个氨基酸组成,包含有三个假定的跨膜区,一个胞外的N端区域和一个胞内的C端区域。由于缺乏高分辨的原子水平上的三维空间结构,所以对hCtr1蛋白传输铜离子和铂类药物的机理至今还不太清楚。在本论文中,我们首次运用CD和NMR方法分别研究了hCtr1蛋白三个跨膜肽片段(TMD)在原子水平上的三维空间结构,并尝试用SDS-PAGE和FRET方法对三个跨膜肽片段的聚集进行研究。CD实验结果表明三个跨膜肽片段在40%HFIP/60%H2O中的结构与在囊泡POPC中的结构相似。NMR实验结果表明,在40%HFIP-d2/60%H2O中,TMD1在残基Gly67-Glu84之间形成典型的螺旋结构,并且通过C端螺旋紧密堆积形成二聚体;TMD2形成一段较长的螺旋结构,螺旋从残基Leu134到Thr155,形成的螺旋结构具有两亲性,极性残基包括结构上重要的残基如His、Ser、Met等位于同侧,而非极性残基如Leu、Val、Phe等位于另一侧。这样特殊的两亲性结构可能与整个hCtr1蛋白空间结构的形成,以及离子传输过程中离子的选择、转移抑或是调节离子通道的开关有关。螺旋主链上氨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变化(ΔHN)和分子扩散排序(DOSY)实验表明,TMD2在40%HFIP-d2/60%H2O中通过疏水残基(Ile141, Ile145, Leu149和Met154)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三聚体且N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三聚体C端(靠近细胞膜外的区域)形成的孔隙尺寸小于N端的尺寸,这一结果与先前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报道的结果一致。 TMD3在40%HFIP-d2/60%H2O中则形成-helix-coiled segment--helix的特殊结构,螺旋分为两段:Cys161-Gly169和Phe173-Ser176,与残基Gly167构成GXXXG特征基序的残基Gly171不在螺旋中,而是作为一个链接在两段螺旋间。SDS-PAGE实验表明,三个跨膜肽片段的聚集能力或者形成的聚集体稳定性不同,TMD2﹥TMD1≈TMD3,并且通过此实验还证明TMD2的聚集依赖于溶液中跨膜肽浓度,高浓度下发生聚集。尽管改变在上样缓冲液中的浓度,TMD1和TMD3始终表现为单体形式。在低浓度下的(5.5μМ)FRET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三个跨膜肽在低浓度下都以单体形式存在。蛋白hCtr1的三个跨膜肽片段中,TMD2较强的聚集能力和聚集随浓度变化的特性以及它的两亲性结构,可能在蛋白形成聚集体的过程中起主导因素。不同的空间三维结构和聚集能力导致三个跨膜肽片段在hCtr1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和离子传输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不同。hCtr1蛋白通过TMD2的聚集诱导和不同亚基间TMD1与TMD3的紧密堆积形成孔隙,且孔隙尺寸的大小很可能受位于孔隙内侧的TMD2取向的调控。由于在TMD2和TMD3之间的loop区较短只有三个残基,因此当TMD2的取向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TMD3的移动,若TMD3整体发生移动则很有可能破坏hCtr1整个蛋白的聚集,但TMD3特殊的-helix-coiled segment--helix结构,在螺旋间的链接可灵活伸长或缩短,避免了在孔隙尺寸变化时上述情况的发生。但究竟是什么因素诱导TMD2的取向改变,引起孔隙尺寸的大小变化,从而来调控离子通道的开关我们目前还不清楚。研究已经证实,跨膜肽的疏水长度和膜的疏水厚度之间的疏水性不匹配可能诱导膜蛋白的取向或倾斜角发生变化。在本论文的另一部分中,我们综合运用了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实验方法,选取了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的第四跨膜区(Nramp1-TMD4)作为模型肽,对其在不同酰基链长的脂质体膜(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中,脂质体膜和模型跨膜肽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G脂质体中TMD4以稳定的螺旋结构形式存在并且螺旋轴平行于脂质体的酰基链。在不同疏水长度的PG中,TMD4的这种结构和取向并不发生变化,而是脂质体的酰基链伸展或弯曲来调整适应TMD4的疏水长度。与在PG中相反,TMD4的螺旋结构在PC中并不稳定。当嵌入不同疏水长度的PC中,TMD4通过改变自身螺旋结构的长短来适应脂质体膜的疏水厚度。除此以外,膜和跨膜肽的这种疏水性不匹配导致嵌入其中的跨膜肽聚集倾向性增加,并且对于同一肽在PC中的聚集倾向性要比在PG中大。本论文中的研究为揭示hCtr1蛋白传输铜离子和铂类药物的机理提供了结构相关信息,同时疏水性不匹配的研究也为进一步认识膜和跨膜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帮助。
其他文献
非局部抛物型方程作为一类重要的积微分方程,来源于许多领域,如相变,薄膜的外延增长等,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积微分方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研究一类非局部抛物型方程的若干问题.由热力学原理,我们有m是迁移率或者扩散系数.对流项β·▽B(u)[6,19].我们定义非局部化学势能我们得到如下非局部抛物型方程其中H(u)=∫ΩJ(x-y)dyu(X)-∫ΩJ(x-y)u(y)dy,B(U)=|u(X)|q,
本文在重尾索赔下,研究了四种基于整值时间序列离散风险模型的渐近推断问题.首先,考虑了索赔计数过程满足Poisson INMA(1)序列口Poisson INMA(q)序列离散风险模型,在C族重尾索赔下建立了累积索赔总额的精细大偏差,并借助大偏差的结果给出有限破产概率的渐近等价形式,同时利用蒙特卡洛法模拟破产概率并与我们的渐近结果比较,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然后,又分别考虑了索赔计数过程满足Poiss
1a ú1.ú1±¢á-é è§.è ü,o£△u=Fu(x, u, v), x∈,△v=Fv(x, u, v), x∈,u=v=0, x∈,§D è¥ìú ê R2N-.,¨,KryszewskiSzulkinMorse-, o T μ é è§.T,£u+V (x)u=f(x, v), x∈RN,v+V (x)v=g(x, u), x∈RN,ú êN≥3, V (x)∈C(RN, R),Y§f
学位
具有积分边值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例如热传导,等离子物理等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带有积分边值条件的问题.因此,积分边值问题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拓扑度理论,同伦连续法等非线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高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周期积分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第一部分我们主要研究高阶微分方程的周期积分边值问题.在推广的Laz-er型限制条件下得到偶数阶微分方程周期积分边值问
优化算法是当今的重要研究课题,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得所需最优解,也是极具挑战的工作。优化算法可定义如下:给定某一待解问题,求该问题的最优解,此问题一般以N元变量方程形式给出。若N远大于1,则该方程在N维空间中解的个数并不唯一,甚至是无穷个解。为获得所需方程评价标准最大值或最小值所使用的计算机方法即为优化算法,评价标准是所求问题解的集合。现实生活、生产和研究中优化算法应用相当广泛,可解决各个领域面临的
本文基于对称性理论研究了某些力学系统守恒量的若干问题.目前研究的对称性主要有Noether对称性、Lie对称性、Mei对称性以及共形不变性,它们导致的守恒量有Noether守恒量、Hojman守恒量、Mei守恒量.本文将应用这些对称性理论研究某些力学系统的守恒量,研究内容有以下四部分:在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Lagrange系统、Hamilton系统、广义Hamilton系统的Lie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流体(包括液体及气体)这样一个连续介质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1822年,Navier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Stokes又以更合理的基础导出了这个方程,并将其所涉及的宏观力学基本概念论证的令人信服.这组方程便是沿用至今的Navier-Stokes方程(简称N-S方程).而磁流体力学是研究导电流体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他是可
激光的发明与应用,为我们认知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并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超冷原子就是其中的两个研究热点。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在强激光脉冲及库仑场共同作用下运动,可以发生许多新现象,非次序双电离便是其重要现象之一。实验上发现惰性气体以及一些分子的双电离概率在某一激光强度区域内比单电子近似理论计算的结果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其特征标志为在双电离概率曲线上有一“knee”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相干光场驱动的冷原子系统中光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具体包含三能级和四能级系统中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电磁诱导的光子带隙以及静态光脉冲的动态相干控制,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相干光驱动的三能级与四能级原子系统稳态和瞬态光特性的比较在这部分我们比较了由两个强控制场驱动的四能级Tripod型冷原子系统和由一个强控制场驱动的三能级Lambda型冷原子系统的稳态和瞬态的光学响应特性。在研究中,我们考虑以
糖苷水解酶家族13是一类专门作用于α糖苷键的酶,也称作α淀粉酶家族,这个家族拥有数量庞大的成员,它们具有不同类型的催化性质,包括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的水解和转糖苷活性。其中,糖苷水解酶家族13中的第20亚家族(新普鲁蓝酶亚家族)因为同时具有上述2种或4种催化活性,而被作为多功能淀粉酶成为研究热点。我们之前发现了一株来自于Bacillus sp.ZW2531-1菌株的嗜热多功能淀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