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声环境及其与声源和人的关系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体制下,居住空间声环境对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城市居住空间声环境的特点以及声源和人的关系为着眼点,研究创造宁静文明声环境的综合措施,探讨建筑内部撞击声的数值预测和优化方法。 研究表明,居住空间声环境是一个客观的和独立的存在,居住空间声环境是一种多维度的结构。在本研究探索的范围内,这一结构包括声源的三个维度和声环境认知与反应的四个维度,设计的声环境调查问卷实现了对各个维度的测量,问卷调查结果初步印证了目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声环境的特点。 总结了海港城市声环境规划的启示;认为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兼顾噪声控制,比较了几种景观元素的降噪效果;探讨了城市景观、声景观和城市降噪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景观、声景观策略,证明城市景观规划中引入声景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通过实验测量了楼板标准撞击力谱,建立了标准撞击力模型,比较了混凝土楼板面层和复合木地板楼板面层撞击力的差异;现场实测了楼板撞击振动问题,建立了详细的楼板振动分析预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证明本研究建立的楼板撞击振动的数值模型是有效的,仿真和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R=0.943,R<2>=0.888;基于楼板振动有限元模型,依据楼板法向振动速度和声发射效率,对隔声工程楼板隔声优化的结论是该隔声工程楼板弹性阻尼层厚度可适当减少;分别用楼板隔声预测经验公式方法和本文楼板结构-室内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方法对浮筑楼板隔声进行了预测,对比预测结果证明本文楼板结构-室内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方法预测精度高、方法实用方便,可以作为隔声设计的借鉴和参考。 利用浮筑楼板和其下部相邻房间撞击声传输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楼板构造、房间形状、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浮筑楼板隔声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浮筑楼板隔声取决于楼板结构特征和接收房间性质;夹支边界条件在接收室产生的撞击声压级低于简支、夹支组合边界条件;对称楼板(房间)室内撞击声压级高于非对称楼板室内撞击声压级。利用楼板结构-室内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选定适当的设计变量、约束变量和目标函数,对浮筑楼板结构进行了约束优化。 对轻板隔墙撞击声隔声进行了测量、评价和对比研究并尝试提出了一种测量评价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当前纪念馆具有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设计思维固化或一味的求新颖、求前卫而忽视对纪念对象展示内容的历史背景的考虑。另一方面存在着由于概念
在当前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浪潮中,住区绿地因其面积较小,可操作性强而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部门的普遍关注。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接触的最大空间位置和最长的时间量的绿地
本文以单一形态建筑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对"单一形态"作了概念上的陈述,认为"单一形体"和"匀质表皮" 是构成单一形态建筑的必要条件.第二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单一形态建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在滨水区城市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滨江地区开发建设中存在防洪与城市设计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论文在结构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包含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实践的各个层面。研究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自然光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自然光在建筑空间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性、艺术性、心理性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限定在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范畴,从
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是城市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一些建筑师由于受到哲学和艺术层面激进观念的影响
现代中国城市住宅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居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我们的城市却充满了塑造不完整、规划不完备的消极空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
作为透光屋面的一种形式,单层网壳玻璃屋顶是现代大空间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即普遍又重要的设计原素,广泛用于办公、商业建筑的中庭屋顶、交通、展览、体育和娱乐建筑的采光屋面
建筑外墙热工缺陷对建筑能耗存在较大影响,是建筑节能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严寒地区,由于施工失误和气候特殊性造成的周期性冻胀,热工缺陷在居住建筑中十分常见,并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