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背景与风格形态下纪念馆设计方法——以照金纪念馆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纪念馆具有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设计思维固化或一味的求新颖、求前卫而忽视对纪念对象展示内容的历史背景的考虑。另一方面存在着由于概念的混淆或是形式的滥用而造成的风格形态把握不到位的现象。以上两方面问题造成了建筑艺术性的缺失或是纪念性解读方面的障碍。本文针对此问题,一方面探索特定历史背景对于受众的纪念心理、需求和对特定符号与建筑语汇的认知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索展示历史背景的风格形态下的纪念馆的形态特征以及纪念手法,以期探索出契合历史背景与风格形态的纪念馆设计方法,并设计出符合照金老区人民认知并具有艺术性的纪念馆。  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纪念馆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总结出国外纪念馆设计注重建筑本身的可读性、受众的共识性以及场所的空间感知。而我国纪念馆设计存在设计理念固化、风格形态与历史背景脱节的问题。其次,一方面,对项目基地进行实际调研并对当地居民与现有游客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项目基地存在建筑风貌不能有效的传达历史信息与游客量过少的问题,当地居民希望将纪念馆作为革命历史展现的窗口并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纪念馆构成要素,分别从纪念馆建筑主体、纪念碑以及外部场地设计三方面总结纪念馆的基本设计手法。第三,对现有优秀纪念馆针对历史背景的展示手法进行实例与受众感知方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发现现有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展示手法包括具象视觉同构和抽象感觉同构两种方式。其特点差异为前者偏重符号形式、而后者重视心理感觉。对照金地区受众感知情况进行调研与可行性分析以后,设计方案决定采用偏重符号形式的具象视觉同构方式展现照金的革命历史背景,其符号形式主要来源于“苏区”的建筑风格,地域材料与红色标志符号。第四,从风格形态角度对作为符号的“苏联式建筑”风格形态进行探讨,得出苏联建筑中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象征的浪漫主义对我国革命文化关联较深。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现有的其风格下的建筑进行调研与测绘并得到形态设计原则。此后遵循此设计原则对设计对象分别进行具象化和抽象化的形态设计并最终筛选出纪念馆方案。第五,对照金陕甘边革命纪念馆的历史背景表达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建筑细部设计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西藏藏区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已有的藏区建筑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着重"卫藏"、轻"多康"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全
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热门旅游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造成开发者盲目开发,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可持续性不强、吸引力不
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出入口外部空间作为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地带,与建筑和城市两者的关系都很密切,应该重视它与城市的相互协调,避免建筑与环境的脱节和矛盾,从而维护城市空间
资源是有限的和稀缺的,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导致资源载体的破坏。旅游资源的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是提高旅游经济活动效益,保护资源,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步入了不断变革的重要阶段。此外,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领域的不断突破、医疗仪器和设备的
在我国一些城镇以及大部分的乡村,自建住宅一直都是实现"居者有其屋" 的重要方式.但是,这部分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基本上是游离于学术界之外的,而要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居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我国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己成为我国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作为小商品经济活动的载体一一小商品市场的建设却没有引起相应的重
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基地及周边微观环境”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以及其对建筑设计过程的影响。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中对影响建筑设计构思过程的各类“基地及周边微观环境”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国家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小城镇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小城镇不仅成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的乡镇企业的摇篮,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