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我国国民收入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显著。为了解决各地区财政纵向和横向不均衡,我国中央对省和省对县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转移支付。两个层次的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在空间(区域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变化较大。同时也有共同趋向:转移支付的规模在空间上东部发达地区规模较小,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在时间上基本都是增加,东部增加的较慢,中西部增加的较快。转移支付的结构在空间上就是东部的税收返还比重较大,中西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较大;在时间上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的最快,随后是专项转移支付,最慢的是税收返还。在两个重要的前提下: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基本不做调整,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力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做较大调整,两个层次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做较大调整;基于我国的发展依然不充分,仅从地区经济增长的视角。本文提出核心问题。第一个核心问题: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否存最优规模?当前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是不是最优的?如果是不最优的,该如何优化?第二个核心问题: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是不是合理的?如果不是合理的该如何优化?判断是不是最优和合理,需要给出最优和合理的判断标准。因为经历了自1978年以来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2018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又考虑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速明显放缓,GDP增速已从之前的高速变为当前的中高速,这说明我国发展仍是不充分的,并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选择最优的标准: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的角度看,转移支付的规模是不是处在最优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标准:在保持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不变时,不改变税收返还规模,每增加1单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同时减少1单位的专项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总的效果为零,此时的转移支付结构才是合理的。需要明确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主要政策目标是:弥补财政缺口,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调节和激励引导资源配置;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有关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优化也需要在上述政策目标下进行。本文接下来的研究思路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的。首先对有关政府间转移支付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确财政分权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础,关注转移支付和转移支付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回顾1994年以来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变迁和转移支付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新变化。接着构建三级政府框架,尝试求得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理论机制分析和理论模型,猜测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模型形式。使用县级和省级转移支付数据进行实证和稳健性分析,得到计量模型的相关系数,算出我国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以及规模的优化方案。进一步依据不同类型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效果的差异,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到不同类型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之间的计量模型系数,经过数理推导得到判别转移支付结构是否合理的公式,以及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的方案。然后根据对比发达国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结构、类型、层级等特点,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提出相应优化建议。最后利用研究结论,给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共分为8章,其中第1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文章的研究思和主要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基础性内容。第2章是全文的文献回顾和综述,首先确认财政分权理论是研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础,发展到“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财政更加关注微观基础。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和实证都没有统一的结论。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地方政府的激励效果、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率等方面展开。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的核心是调整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问题。通过梳理文献,应当注重多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当中中间层政府对上下级转移支付的综合应对;应当深入考察省级政府对县市转移支付制度;考虑四本预算下对应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值得关注。第3章是介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的现状。首先介绍我国中央地方转移支付的格局体系。接下的一节重点介绍三类转移支付的结构变化,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随后一节是有关省对县市转移支付的简单梳理。最后一节是当前中央对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新变化。第4章是通过构建三级政府框架,通过求解数理模型求得最优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首先确定基本设定,接着的几节分别是私人部门、县级政府、省级政府、中央政府相继做出自身最优决策,随后得出各级政府最优的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通过对影响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的因素分析可知:各级政府对待不同地区的偏好会影响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特别是当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情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然而各级政府在更加关注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同时,会减少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关注,从而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视角上,当前的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可能会带来一定损失。第5章是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数理模型的推导,猜测出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的形式,研究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角度上,寻找地方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首先是本章概述和研究背景。接下的几节分别是理论机制分析和模型构建,设定适合的计量模型、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证实转移和支付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得到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的相关系数,在进一步有关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中的讨论中,分别计算出县级和省级转移支付数据中对应的转移支付最优规模以及规模优化方案,最后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6章是第5章研究的深入,根据不同类别的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在转移支付规模确定的情况下,研究转移支付结构的优化方案。首先是本章的概述和研究背景。随后是同样的理论机制分析,设定适合的计量模型、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得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分别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税收返还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利用实证结果数据,并在确定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后,分别给出县级和省级转移支付优化结构的调整方案。最后是本章结论与建议。第7章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国际经验借鉴。首先是单一制国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借鉴,主要对英国、法国、日本、南非四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进行借鉴并得出小结及启示。接下的一节是联邦制国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经验借鉴,这里以德国、澳大利亚为例,重点研究转移支付的结构和规模特点,得出小结及启示。最后一节是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分别通过转移支付的相对规模,转移支付的结构,转移支付的层级,转移支付的公式化程度,转移支付的稳定来源等个方面对我国转移支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借鉴。第8章是本文得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最后给出有关研究的进一步展望。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的“不充分”依然值得关注。从转移支付和不同类别的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在更多关注解决发展不平衡这个前提下,可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适当调整转移支付的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使得能更好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而增加来年上级政府收入,增加来年的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和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