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薄膜热电偶的瞬态切削温度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是切削过程中重要的物理现象。切削热除少量逸散到周围介质中以外,其余均传入刀具、切屑和工件中,使其温度升高,引起工件变形、影响加工质量、加剧刀具磨损,严重时甚至引起机床热变形。因此对切削温度的测量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测量切削温度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热电偶法、人工热电偶法、半人工热电偶法、红外热像仪法等等,由于切削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常用的测温方法又受到传感器响应时间、切削条件等限制,因此很难准确测量切削过程中的瞬态温度。针对这个技术难题,本文研制了一种集切削、测温于一体的薄膜热电偶切削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切削温度准确、及时的测量。本文对薄膜热电偶切削温度传感器的刀具材料进行了选择,利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绝缘膜、镍铬-镍硅薄膜热电偶、Si3N4保护层,对二氧化硅绝缘膜、镍铬-镍硅热电偶薄膜的性能分析,利用DEFORM软件对切削过程的模拟仿真,薄膜热电偶传感器的静、动态标定,利用研制的薄膜热电偶切削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切削试验。通过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法溅射沉积热电偶薄膜降低了镀膜周期,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镀制的薄膜成分与靶材非常接近,薄膜致密均匀、平整光滑。利用DEFORM软件对切削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仿真,得到了刀具刀尖处温度场分布。对研制的薄膜热电偶切削温度传感器进行了静、动态标定,得出该传感器的塞贝克系数为67.4μV/℃,非线性误差小于0.32%,最小时间常数为0.042ms。最后用研制薄膜热电偶切削温度传感器进行了现场切削试验,并与模拟仿真的结果相比较,误差在10%以内,表明本文研制的薄膜热电偶切削温度传感器测量切削温度是可靠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12家烟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了从2001年到2005年5年期间的烟草企业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烟草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并不大;企业规模
凝集素是贝类生物体液免疫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是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和环境刺激的重要“屏障”,在病原识别以及止血、凝固、物质运输和创伤修复等生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C-型
随着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推动着人工智能思想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也不断提高。作为机器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移动机器人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继承和丰富着华夏文化的精髓。几千年来徽州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身体娱乐活动如:傩舞、
淬熄距离是表征壁面淬熄效应的一项重要参数.通过直接拍摄火焰位置图片,得到甲烷本生灯预混火焰淬熄距离随来流预混气速度与当量比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生灯火焰淬熄距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中辛弗林的吸附性能,考察精制工艺。方法以辛弗林质量分数和收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HPD-300、NKA-9、AB-8、D001-cc等树脂对枳实中辛弗林的吸附和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创新的重要性。论文主要研究资本结构与创新的因果关系及因素。企业创新水平的改变,会牵扯到
在国际费雪效应框架下,从利率角度探究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基于傅立叶函数单位根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
数字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数字技术广泛渗入媒体,越来越多的作品被数字化,作品的版权保护也延伸到了数字环境。数字版权管理(DRM)顺应数字版权的特殊性,为版权人提供了有力的
近年来导电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聚苯胺、聚吡咯等聚合物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纳米粒子形成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相继被报道。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