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成本低、工艺简单、光电转换效率逐渐增加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光电领域的研究前沿。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存在能量利用率低、PN结能带失配、PCBM迁移率低、TiO2需高温烧结、Spiro-OMeTAD价格昂贵等问题,尚未广泛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连续性方程、泊松方程、漂移-扩散方程,考虑到界面缺陷、四种体缺陷(类受主态高斯分布、类施主态高斯分布、类受主态导带尾分布、类施主态价带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本低、工艺简单、光电转换效率逐渐增加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光电领域的研究前沿。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存在能量利用率低、PN结能带失配、PCBM迁移率低、TiO2需高温烧结、Spiro-OMeTAD价格昂贵等问题,尚未广泛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连续性方程、泊松方程、漂移-扩散方程,考虑到界面缺陷、四种体缺陷(类受主态高斯分布、类施主态高斯分布、类受主态导带尾分布、类施主态价带尾分布)、四种复合(表面复合、俄歇复合、SRH复合、辐射复合)等因素的影响,用密度泛函理论量化自旋轨道耦合并计算材料能级,采用热电子发射模型计算载流子渡越能级尖峰的过程,由此用TCAD Atlas软件建立太阳能电池的物理模型并仿真优化。全文以钙钛矿为主体,设计了全钙钛矿叠层电池以拓宽光谱利用率、通过简化电池结构和材料层设计了无电子传输层电池以去掉PCBM、无载流子传输层电池以去掉TiO2和Spiro-OMeTAD,依次去掉传统P-I-N结构中的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实现透明电极TCO和CH3NH3PbI3两种材料直接结合的最简结构;用能带工程优化太阳能电池的PN结能带失配,调控梯度带隙分布以增强载流子收集速率,提高电池效率。首先基于传统P-I-N结构设计了由两个P-I-N结组成的叠层钙钛矿电池,上层P-I-N结主要吸收300-700 nm可见光,下层P-I-N结主要吸收700-1100nm近红外光,以拓宽光谱利用率。对比研究PEDOT:PSS、Spiro-OMeTAD、CuI、CuO、NiO和CuSCN,选择NiO作为上、下两个P-I-N结的P型层;对比研究C60、SnO2、TiO2、ZnO、PCBM和CdS,选择SnO2作为上P-I-N结、ZnO作为下P-I-N结的N型层时,叠层电池可获得最高效率。通过调控钙钛矿薄膜厚度可进一步减少电流限制,叠层电池的效率可提高到32%。其次基于钙钛矿良好的双极电荷传输特性和低成本理念,设计了无电子传输层钙钛矿电池。研究了器件结构、空穴传输材料、背电极材料和钙钛矿带隙分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钙钛矿递增带隙结构可解决能级失配问题,降低异质结接触电阻,促进光生载流子的传输,减少复合损耗,由此获得26.64%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无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2%。最后基于能带工程方法,用离子掺杂改变钙钛矿带隙,设计了梯度带隙钙钛矿电池。前梯度带隙的辅助电场可改善开路电压,双梯度带隙可拓宽光谱吸收范围,降低perovskite/ZnO界面的能带偏移,电池效率提高了2.84%。该方法还可降低CuSCN/perovskite界面的能带偏移,验证了能带工程在光电领域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光伏发电的清洁性和太阳能取之不尽的用量,使得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近些年最具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之一。传统的两电平或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由于电平数较少,输出电流含有不可忽略的谐波分量,往往需要增加滤波环节才能实现并网。多电平电流源型光伏逆变器拓扑采用了谐波注入理论,能够消除特定次数的谐波,不需要额外的滤波环节即可并网发电。
综合能源系统具有多种能源相互转化、协同运行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解决能源环境问题。为减小系统预测误差对实际运行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划分时间尺度逐级提高预测精度,并根据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线调节系统各部分出力。然而,集中式模型预测控制方式下模型阶数较高,在线计算量较大且不易于拓展,不适用于多分布式单元接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系统整体划分为多个联系紧密的子系统,
逆变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功率变换器,在轨道运输、交直流输电等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传统二电平逆变器,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输出电平多、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其开关器件数量多,电路拓扑结构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势必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因此有必要对逆变器进行及时的故障诊断。本文主要研究有源中性点箝位三电平逆变器(Active Neutral-Point Clamped,ANPC)故障诊断方法,主
由于微电网技术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各国政府已在用电集中的城区大力建设联网型的园区光储微电网。随着用户需求特殊化和交、直流负荷多样化,传统的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正面临极大的挑战。通过对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内常用且功能相似的零部件进行精细化分类,并对各模块分别进行结构优化和集中管理与配置,集标准化、组合化、系列化于一体的模块化光储联合发电装置可以满足各种微电网场景下
风力发电机常坐落于空旷地区,其高度可达100m以上,极易遭受雷击。雷击是导致风机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的雷电流波形数据是风机雷击故障分析和防护改造的重要依据。钢制风机塔筒是雷电流泄流的必经通道,其直径可达4m,难以采用罗氏线圈直接测量,基于磁传感阵列的非接触式电流测量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构简单、反演精度高的风机雷电流测量方法,研制小体积、宽频带的风机雷电流反演测量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随着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负荷需求的日益增加,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分层接入方式已成为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引导电网潮流合理分布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分层接入UHVDC系统均采用半控器件晶闸管作为换流单元,逆变站对交流系统的电压变化极为敏感,若交流母线发生接地故障,将会增加逆变侧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威胁交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针对分层接入U
近年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在给我们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其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也带来了挑战。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模型的建立是研究其与电网以及电网中其它电力电子接口装置交互过程的关键。事实上,电力系统在规划、运行时通常需要对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建模,通过仿真的手段以研究其输出特性及其对电网潜在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分析中,由于信息的缺失,电网公司无法直接开发商用逆变器的
低压配电网长期处于三相不平衡状态时,将导致配电线路的损耗增大和变压器的输出功率降低、损耗增大等问题,使得低压配电网的综合能效降低。因此提出有效的措施降低低压配电网中因三相负荷不平衡增加的线损,建立合适的指标分析三相不平衡下低压配电网的能效,对低压配电网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低压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序优化和综合能效展开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首先从三相负荷不平衡低压配电网的线损计
电力电子变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海上风电中压直流汇集、电力机车牵引、柔性变电站等场合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通高频变压器相比,电力电子变压器运行电压更高、容量和功率密度更大,因此其绝缘方式与普通高频变压器有很大差异。电力电子变压器绝缘方式主要有油式绝缘和环氧绝缘,环氧绝缘具有重量轻、环境友好、安全系数高的优势,是未来电力电子变压器绝缘发展的趋势。虽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崇,分布式电源为核心的微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中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具有一定的间歇性、随机性等缺陷,通过电力电子器件接口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式并网,由于接口具有低惯性、低阻尼等特点导致微网系统不稳定,而大规模的储能技术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相结合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