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是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脊柱外科常见病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常需要通过手术改善症状,腰椎椎间融合术(LIF)是目前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多种术式。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早期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广泛推广应用,但其中远期疗效与传统手术相比是否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本研究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是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脊柱外科常见病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常需要通过手术改善症状,腰椎椎间融合术(LIF)是目前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多种术式。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早期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广泛推广应用,但其中远期疗效与传统手术相比是否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本研究对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三种不同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TLIF、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各复查阶段相关疗效指标和影像学资料,比较该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阐明三种术式各自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滑脱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腰椎间融合术(LIF)治疗的60位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1.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组(PLIF),共20例;2.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组,共20例;3.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组,共20例,记录三组患者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VAS、JOA、ODI评分,测量术后各复查阶段影像学资料,统计成功融合比例及邻椎病的发生情况,系统评估三种手术方式在各个阶段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术后复查随访,PLIF治疗组中,术后1年VAS评分由6.55±1.07下降到1.90±0.99(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0.75±2.02分上升到末次随访的21.60±2.85分(P<0.05),腰痛ODI评分由术前的65.8±11.29%下降到末次随访21.2±5.04%(P<0.05),术后1年邻椎病(ASD)的发生率为15%,1年期融合率为80%;TLIF治疗组中,术后1年腰腿痛VAS评分由6.8±1.07下降为1.85±1.06(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1.1±1.94分上升到末次随访的22.4±2.80分(P<0.05),腰痛ODI评分由术前的63.9±12.9%下降到末次随访的20.7±6.16%(P<0.05),术后1年邻椎病的发生率为5%,1年期融合率为85%;OLIF治疗组中,术后1年VAS评分从6.7±1.27下降到的1.9±0.94(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0.45±2.01分上升到末次随访的21.70±2.34(P<0.05),腰痛ODI评分由术前的62.7±8.83%下降到末次随访的20.2±3.54(P<0.05),术后1年邻椎病的发生率为5%,术后1年的融合率为90%。三个治疗组的腰腿痛VAS、JOA、腰痛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出院时间方面较PLIF、TLIF组有优势。结论:1.三种腰椎融合术(PLIF、TLIF、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LDD)均有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中远期疗效满意;2.OLIF术式与PLIF、TLIF术式相比,对患者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有利于康复,符合现代手术微创化及外科加速康复(ERAS)的理念;3.OLIF术式存在与入路相关的并发症如神经、血管、输尿管、腹膜等的损伤,我们在采用该术式时应细致评估患者情况,把握适应症,减少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在现代信息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实现具备非易失性、少量能耗和高集成存储密度的微型存储器成了下一代信息器件的新策略。然而,传统三维材料的尺寸限制了其在纳米级存储器领域的应用,实验难以将其厚度通过传统的手段变薄。近年来,二维磁性范德瓦尔斯晶体被成功制备,通过力学、电学、光学等手段控制二维磁性可以促进原子级层厚磁性材料的实际应用,为制备更加便捷轻薄的自旋电子学功能器件创造了新的途径。另外,二维铁电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最具破坏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治疗方法日益完善,但是其预后仍然很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癌症患者的预后预测。本研究旨在开发和验证一种可靠的基于EMT相关基因对的预后模型来预测HNSCC患者的预后。【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表达数据以及相应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随访数据,并将其用作训练数据集。利用单因素Cox回
目的:通过探讨在显微镜和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型术的临床疗效,评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9-2020.9期间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的183例鼓膜穿孔(tympanicperforaion)的患者。其中显微镜组有89例鼓膜穿孔患者,在显微镜组中又根据鼓膜穿孔的大小将其分成3组,小穿孔为a组,中穿孔为b组,大穿孔为c组。耳内镜有94例
Hg_2X_2(X=Cl,Br,I)系列晶体具有宽的红外透过范围、大的双折射、低的声速和声衰减以及大的声光优值,为长波红外声光晶体的优异备选之一,可用于声光调制器、声光可调谐滤波器、偏振棱镜等器件。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俄罗斯、捷克等的一些研究组在Hg_2X_2系列晶体的生长、基本性质以及器件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国内未见有关于Hg_2X_2系列晶体的研究报道。探索该系列化合物大尺寸晶体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基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IDO1基因在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该基因作为CRSwNP的潜在治疗标志物的意义。方法1、收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成药康复新液对C57 BL/6小鼠和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3xTg-AD)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增殖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对康复新液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进行探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最终阐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使用美洲大蠊提
目的:研究胰损伤后胰岛β细胞再生过程中,Pdx-1/Ngn3基因转录信号中的Pdx-1、Ngn3、Nkx2.2基因在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Pdx-1/Ngn3基因转录信号在胰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及胰岛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及胰岛β细胞再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5只健康SD成年大鼠、雌雄均有,体重30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groups
【目的】通过比较胸腰椎结核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中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并评估3种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脊柱结核的患者资料,对其中只累及一个脊柱运动单元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前路组15例、后路组30例、前后路联合组11例。比较3组患者术
文化适应是指触及两种或者多种不一样的文化所引起的文化变迁,是来华俄罗斯移民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因此研究中俄跨国婚姻中俄罗斯移民的文化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学科视角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将中俄跨国婚姻中俄罗斯移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名研究对象及其亲属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探讨了中俄跨国婚姻中俄罗斯移民文化适应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俄罗
【目的】测量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C2-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segment Cobb angle,SCobb)、C2-7矢状位垂直距离(C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