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走私犯罪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9年大陆刑法典颁布以来,走私犯罪历经数次大幅度的修改,从最初的一个罪名发展到十二个罪名,法定最高刑从十年发展到死刑,成为经济犯罪中最先规定死刑的罪名,并首开单位犯罪立法之先河。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执法难点和法律空白。我国台湾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走私犯罪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条件,在打击走私犯罪的刑事立法方面有其可借鉴之处。   全文分为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从立法观念和刑事立法基础两个方面对两岸走私犯罪的立法沿革进行比较。然后对立法政策进行分析,大陆走私犯罪立法有“从严”的趋势,而台湾地区对于走私犯罪是否应当以刑法进行规制还存在争议。第二章对两岸走私犯罪客观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了两岸在走私犯罪行为和犯罪对象规制上的差异。笔者认为,台湾地区走私犯罪立法概括条款与具体列举相结合的立法方式值得我们借鉴。第三章对两岸走私犯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在理论上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第四章对两岸走私犯罪的罪过心态进行比较研究。以两岸的刑法理论通说为基础,对间接故意心态是否成立走私犯罪,走私犯罪故意中的目的等问题进行分析。第五章从两岸走私犯罪刑罚设置展开论述,比较了在刑种适用上的差异,并对大陆走私犯罪刑罚设置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准确表述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二、育人目标  通过比较、交流、讨论、汇报归纳、整理等学习活动获得成功。  三、导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已经和数打了五年的交道。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  2.参加会议的共有100人,女士43人,男士57人,女士占总人数的(—),男士占总人数的(—)。  说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本文对当代中韩两国的科技创新进行了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
对罪犯的刑罚执行是整个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的最终环节。减刑制度作为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极为广泛,关乎罪犯的切身利益,对
租赁权的物权化是民法上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本文从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商铺承租人无法收回投资的矛盾着手,意思自治的结果并没有实现最优产权配置。通过检讨现有学说并经过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对我国社会制度核心精神的体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
赦免制度在古代是封建帝王们用以彰显恩德的手段,是一种恩赐制度。发展到现代,它已成为了一种用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政策手段。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