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性脓毒症病原学类型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病原学类型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为脓毒症的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培养阳性且诊断脓毒症的患者共169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93例。收集纳入研究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基础疾病、原发感染部位、入住ICU28天内预后情况等,入住ICU后24小时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48小时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最差值及血液的病原体培养结果。根据血培养病原学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组(50例)、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组(35例)和真菌组(8例),以上患者均为单一病原菌感染。根据入住ICU28天内预后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6例)。利用SPSS 26.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的93例患者中,G-菌感染、G+菌感染、真菌感染比例分别为53.76%(50例)、37.64%(35例)、8.60%(8例),G-菌感染所占比例最高。G-菌感染中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G+菌感染以头状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以念珠菌为主。2、在G-菌组、G+菌组、真菌组比较中,三组间PLT、PT、INR存在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G-菌组的PLT水平明显低于G+菌组[69.4(37.0,117.2)VS 95.9(65.8,317.6)],而G-菌组的PT、INR时间较G+菌组延长(18.0±6.9 VS 14.7±3.8;1.51±0.58 VS 1.2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PTT、TT、FIB等在三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本研究对象93例中,存活57例,死亡36例,死亡率为38.7%。G-菌组(50例)、G+菌组(35例)和真菌组(8例)入住ICU28天内死亡率分别为44.0%、31.4%、37.5%,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PT、INR、PCT水平高于存活组[18.9±7.5 VS 15.1±3.9;1.58±0.63 VS 1.27±0.33;10.568(3.190,32.80)VS 1.920(0.342,21.240)],死亡组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71.8(38.8,97.4)89.6(59.7,29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年龄、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61.47±15.00 VS 54.39±15.58,23±8 VS 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INR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判断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PT、INR、PL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668、0.635,P值均<0.05,说明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PT值为15.05时,血流感染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3.9%、66.7%;当INR值为1.27时,血流感染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3.9%、66.7%;当PLT值为80.8×10?9/L时,血流感染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9.4%、63.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APACHE Ⅱ评分、INR(P=0.031,OR=1.042,95%CI:1.004-1.081;P=0.043,OR=1.074,95%CI:1.002-1.150;P=0.017,OR=5.280,95%CI:1.349-20.66)是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入住ICU28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相比G+菌和真菌,G-菌血流感染脓毒症的PT、INR延长及PLT减少最明显;PT、INR延长及PLT减少是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SIL发生与进展的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探究与SIL发生与进展相关的基因与通路。方法使用Genemaina工具构建基因网络,找出网络核心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查找核心基因相关通路,找出位于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和进展相关通路的网络核心基因。结果确定研究候选通路为HPV infection sig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为低出生体重儿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以及同期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出生体重0.05);体重小于1000g的新生儿发生贫血风险更高(P0.05)。按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组: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各并发症分
目的:研究体内过表达或抑制miR-125a-5p对实验性视神经炎模型小鼠的体重、神经功能评分及视神经、视网膜病理学的影响,探讨miR-125a-5p对EAE小鼠视神经病理的影响及在视神经炎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EAE组、125a组、125a-CON组、125a-RNAi组和125a-RNAi-CON组6个组。除正常组和EAE组外,其余4组小鼠在免疫前2周分别注射相对应的腺相关病毒。
目的:探究~1H MRS对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初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26例HI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首先采用神经心理测验(NP)的方法将HIV感染者进行分组:无神经认知损害组(UN组,9例)、无症状-轻度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组(ANI-MND组,5例)及HIV相关痴呆组(HAD组,12例);另根
目的:骨性外耳道壁是影响镫骨手术术野暴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外耳道对镫骨手术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临床诊为“耳硬化症”患者颞骨HRCT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测量骨性外耳道相关解剖数据,结合手术操作录像,以术中估计的外耳道骨壁处理时间体现骨性外耳道对耳道径路镫骨手术野暴露难易程度的影响,欲阐述骨性外耳道解剖特点与镫骨手术暴露难易程度间的关系,为显微镜辅助下外耳道径路镫骨手术提供更精准的术前评估参考
目的:探讨成年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ASD-PH)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至2019年住院的成年继发孔型ASD病人129例。基于成人ASD病人从无PH发展到轻度PH及中重度PH不同阶段,根据右心导管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水平,将病人分为ASD-I组(mPAP40mm Hg且PVR≥3WU,
目的本课题围绕“野生动物携带的新发传染病病原体”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当今社会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部分病原体来自于野生动物,尤其是来自高原和热带等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还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如若这些未知病原体感染人类,并在人群中传播,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利用培养组学方法开展高原野生动物源性未知细菌和病原体的研究,对已知病原体进行基因组分析,研究其在人群中潜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cage植入椎间融合滑脱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峡部裂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前后X线矢状位上骨性参数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该术式且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人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5.52±12.02岁,按有无发生腰椎滑脱,将病人分成2组,无滑脱组患者21例,滑脱组患者25例,在我院影像学系统中测量术前术后X线矢状位上脊柱-
目的:系统评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溶菌素9(PCSK9)抑制剂Evolocumab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中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20年4月1日有关Evolocumab与安慰剂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的2期、3期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检测广西肝癌高发点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及无癌家族成员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9表达水平。对比分析IL-9水平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肝癌高发地区研究对象共202例。其中研究组包括101例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对照组为同一地区、性别及相同HBs Ag携带状况的无癌家族成员。研究组年龄3~78岁(30.1±18.3)岁,对照组年龄4~77岁(30.4±18.3)岁。其中男性各56例,女性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