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体内过表达或抑制miR-125a-5p对实验性视神经炎模型小鼠的体重、神经功能评分及视神经、视网膜病理学的影响,探讨miR-125a-5p对EAE小鼠视神经病理的影响及在视神经炎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EAE组、125a组、125a-CON组、125a-RNAi组和125a-RNAi-CON组6个组。除正常组和EAE组外,其余4组小鼠在免疫前2周分别注射相对应的腺相关病毒。
【基金项目】
:
项目名称:MicroRNA-145调节Th17细胞分化对视神经炎致病机制研究,项目合同编号:81560162,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起止时间:2016.01-2019.12; 项目名称:LncRNA MEG3通过调节Th17细胞在实验性视神经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项目合同编号:2018GXNSFAA050052,项目来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起止时间:2019.03-2022.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体内过表达或抑制miR-125a-5p对实验性视神经炎模型小鼠的体重、神经功能评分及视神经、视网膜病理学的影响,探讨miR-125a-5p对EAE小鼠视神经病理的影响及在视神经炎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EAE组、125a组、125a-CON组、125a-RNAi组和125a-RNAi-CON组6个组。除正常组和EAE组外,其余4组小鼠在免疫前2周分别注射相对应的腺相关病毒。在免疫当天通过注射MOG35-55诱导除正常组外的实验组小鼠的自身免疫炎症,建立EAE模型。之后每天给予小鼠称重及神经功能评分,在免疫后第19天提取视神经验证过表达或抑制miR-125a-5p的病毒转染是否成功,并制作视神经及眼球的HE染色切片,评估视神经、视网膜的炎症浸润情况,制作视神经的Luxol fast blue染色切片,评估神经脱髓鞘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25a-5p腺相关病毒体内转染成功,抑制miR-125a-5p腺相关病毒转染效果不理想。正常组小鼠体重呈正常增长趋势,实验组小鼠在发病过程中体重下降,随后恢复正常增长趋势,125a组的体重下降幅度最小。实验组小鼠在免疫后第10-11天开始发病,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后数天达到最高值,维持数天后逐渐下降。125a组的平均发病时间最晚,平均评分高峰出现最迟。在HE染色中,正常组视神经细胞核呈串珠状排列,细胞密度适中,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各实验组视神经及其鞘膜下有炎症细胞浸润,视神经内细胞密度大,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从视神经纵切面的HE染色量化炎症细胞浸润可知,125a组的细胞浸润评分显著低于EAE组(P<0.05)和125a-CON组(P<0.01),miR-125a-5p可显著降低炎症细胞对视神经的浸润。在Luxol fast blue染色中,正常组视神经染上均匀的蓝色,神经纤维排列致密整齐。各实验组视神经纤维结构松散、排列紊乱,出现脱髓鞘。125a组的脱髓鞘程度低于EAE组和125a-CON组。结论:过表达miR-125a-5p可以降低EAE小鼠的发病严重程度,减少视神经中的炎症浸润,防止视神经脱髓鞘。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和意义:宫颈癌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s)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16作为最常见的hr-HPVs亚型之一,是宫颈癌致病的主要病因。本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芯片研究发现,在HPV16感染致癌过程中,两组微小RNA(micro RNA,mi RNA)
目的:探索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91例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入院24小时内由专人运用PG-SGA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定,根据营养状况等级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应:营养良好(0-1分
目的:探讨肥胖对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三种常见的激素相关癌症预后特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病例总共206例,其中乳腺癌102例、卵巢癌53例、子宫内膜癌51例,将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分为肥胖组即体质指数(BMI)≥28kg/m~2与非肥胖组即BMI0.05)。在肿瘤TNM
目的:蝙蝠是多种病原体的自然宿主,能够引起多种人类新发传染病。近年来因可携带多种高致病性病毒而引起高度关注,但对于蝙蝠粪便(肠道)的菌群结构以及是否携带致病菌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采用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技术,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方式对源自我国5个地理位置且种类不同的蝙蝠粪便样本的细菌菌群进行了分析和培养研究,丰富微生物目录,同时评估新发现细菌的潜在致病性或者公共卫生意义,以期预防和减少各类传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趋化因子配体18(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8,CCL18)的表达情况,及CCL18的表达与DLBCL亚型、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从GEO获取DLBCL m RNA表达数据,分析CCL18分别在DLBCL与非恶性GCB细胞(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吸毒、性途径在传播HIV的同时,也会传播HCV和HEV等病毒,同时也会传播梅毒等性病,一个患者如果同时感染几种病原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加速患者的死亡。广西是HIV高流行区,以前的研究多为合并某个单独病原体如乙肝、丙肝病毒等,研究HIV患者同时感染若干个病原体的报道并不多见,为此我们对来自广西的497例HIV患者进行了HCV/HEV/梅毒合并感染的研究,最后也对HEV进行了病毒基因型研究,以便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率指标[包括3小时摄碘率(3-hour Radioactive iodine uptake rate,3h RAIU)、24小时摄碘率(24-hour Radioactive iodine uptake rate,24h RAIU)、甲状腺有效半衰期及3h/24h131I转换率]与131I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疗效的相关性,并对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与24h RAIU的相
目的:本文通过模拟软骨发育的微环境,探究线粒体自噬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软骨分化中的作用。首先,通过分析不同兔龄段软骨细胞的线粒体状态,明确线粒体自噬与软骨细胞的发育有关;然后通过评价软骨细胞和BMSCs中线粒体的形态,反映BMSCs分化与线粒体自噬的关联;再通过诱导与抑制调控线粒体自噬,探讨其对BMSCs分化的影响
第一部分SIL发生与进展的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探究与SIL发生与进展相关的基因与通路。方法使用Genemaina工具构建基因网络,找出网络核心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查找核心基因相关通路,找出位于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和进展相关通路的网络核心基因。结果确定研究候选通路为HPV infection sig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为低出生体重儿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以及同期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出生体重0.05);体重小于1000g的新生儿发生贫血风险更高(P0.05)。按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组: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各并发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