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前期麻黄碱治疗研究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纳洛酮,通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运动功能改善的动态观察,研究小剂量纳络酮协同麻黄碱对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进一步影响,并通过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凋亡细胞、GAP-43、SYP、MAP2的变化,探讨二者协同作用加速运动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合理选用脑梗塞的康复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SD大鼠,采用改良的koizumi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麻黄碱组、纳洛酮+麻黄碱组、纳洛酮组。术后分1周,2周,3周,4周四个时间点。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改善情况;TUNEL染色观察各区的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法观察测定缺血周围区GAP-43、SYP、MAP2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⑴横木行走试验显示,在得分-时间曲线上麻黄碱组位于自然恢复组左侧,而纳洛酮+麻黄碱组位于麻黄碱组和自然恢复组左侧。纳洛酮组的得分-时间曲线与自然恢复组基本重叠。⑵TUNEL法染色检测凋亡神经细胞。MCAO后1周梗死边缘区凋亡细胞数目增多,以后逐渐降低。麻黄碱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自然恢复组(P<0.05),而麻黄碱+纳洛酮组凋亡细胞数又明显少于麻黄碱组(P<0.05),纳洛酮组和自然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⑶缺血后GAP-43的免疫产物1周时达高峰,2周开始降低,4周时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密度定量测定表明麻黄碱组GAP-43的表达在3个时点上均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而纳洛酮+麻黄碱组又高于麻黄碱组(P<0.05),纳洛酮组和自然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⑷缺血后SYP的表达高峰出现在第2周。光密度定量测定SYP的表达在各观察时点上麻黄碱组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而纳洛酮+麻黄碱组又高于麻黄碱组(P<0.05〉,纳洛酮组和自然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⑸缺血后MAP2的免疫产物2周时达高峰,2周后降低,4周时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密度定量测定表明麻黄碱组MAP2的表达在3个时点上均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而纳洛酮+麻黄碱组高于麻黄碱组(P<0.05〉,纳洛酮组和自然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期研究已表明,促肾上腺素药物麻黄碱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使GAP-43、SYP、MAP2等特异性神经蛋白表达增高。而本实验证实小剂量纳洛酮不能明显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亦不能使GAP-43、SYP、MAP2等蛋白显著增加,但与麻黄碱联合用药则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麻黄碱的药效,使GAP-43、SYP、MAP2等蛋白表达进一步增高,加速了新生突触的形成,也进一步证实提高脑内神经重塑和结构重建的分子表达是麻黄碱促进神经康复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