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异构想影响着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可能会带着一些错误观念进行学习,并且经过普通的课堂学习很难转变原有观念。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经常出错而教师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了初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的成因及解决策略。首先选择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发现学生存在的部分典型相异构想并分析其成因。针对相异构想的成因,依据建构主义和概念转变等理论,提出了转变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的策略。据此设计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节的教学设计,并在沈阳市某中学进行了教学实施及访谈形式的检验。根据以上三部分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学生在初中化学概念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相异构想;相异构想的形成主要受到先前知识、生活经验和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相异构想是顽固且因人而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的相异构想,最后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相异构想的概念转变。本文研究初中学生的化学相异构想,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对现代教学和师生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