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水动力学的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及系统集成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水灾害历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长江流域洪灾类型多变、分布较广,全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形势,上游水库群的相继建成应用有效提高了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洪水波在长河道中演进历时较长,且易受河道区间入流影响,而水库调蓄作用会改变洪水传播过程,多变的来水情形下水库群调度应用方式直接影响着上下游防洪安全。因此,探索河道洪水演进规律及库区回水情况,合理制定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对流域防洪减灾尤其重要。为此,本文以金沙江下游至三峡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库调蓄影响下河道洪水演进规律及水库库尾淹没安全评估方法,同时深入研究水动力学模型与水库调度耦合方法并开展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多目标优化调度,结合Web GIS技术设计流域防洪调度仿真可视化方案,实现金沙江下游至三峡梯级水库联合防洪调度系统集成。论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基于一维水动力学演算方法,建立向家坝至三峡坝址段河道模拟模型,分析了受水库回水影响下洪水在河道中的传播规律,为水库水情预报与调度提供参考。同时,以水动力学河道演进为基础提出了水库库尾淹没分析指标,由水库回水变动区沿程重要断面水位模拟值统计得到库尾安全裕量,指征水库库尾淹没风险。将库尾安全裕量指标应用于三峡水库历史运行过程,分析该指标与上下游水文过程可知其与上游来水及库水位近乎呈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统计值能够有效表示库尾淹没安全程度,反映水库运行水位及库尾末端水情变化,为水库调度运行提供理论依据。(2)针对受梯级水库调蓄及回水区雍水影响所引起水情预报难度高且难以获取区间河道沿程水文过程问题,通过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梯级水库之间水力联系,提出了水动力学与库群调度耦合方法。进一步,将水库上下游安全同时纳入梯级水库防洪调度目标,以水动力学模拟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库尾安全的梯级水库防洪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将模型用于金沙江下游至三峡梯级联合防洪调度实际,应用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了实例求解,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充分发挥水动力学沿程断面模拟优势,可以在保障下游防洪安全的同时降低水库库尾淹没风险,且库尾安全裕量指标在防洪调度中具备有效性,能够为考虑水库库尾淹没情况的水库调度决策提供参考。(3)为适应流域水资源管理智能信息化需要,结合水库群防洪调度决策应用实际,以Web GIS技术为核心开展了系统集成研究工作。首先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提出了一套水利信息Web GIS可视化方法,研究并提出了结合水动力学模拟的河道演进与防洪调度多情景可视化技术路线,最后应用开源框架以前后端分离架构实现了基于Web GIS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系统开发集成,为流域水资源信息化提供了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思路与开发路线。
其他文献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全国能源会议指出要着力提高能源供给水平,稳步推进水电建设。近年来,水电建设正朝着“装机容量大、设备复杂程度高”的方向发展,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保证水电机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提高电站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本文充分利用水电机组的运行监测数据,结合对混流式水轮机基本结构与运行原理的深入分析,构建了混流式水轮机运行状态评估体系,设计了运行状态评估算
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以超级电容器性能优化为目标,选取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碳纳米管作为主体电极材料,分别通过原位生长和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高倍率性能、高容量、耐低温的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揭示了电极取向结构与三维开放式结构对倍率性能、容量和低温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纯度阵列碳纳米管,测试阵列碳纳米管电极在有机电解液中
人体具有出色的运动能力和灵巧的力操作技能。在例如使用螺丝刀等操作任务中,人体在控制肢体运动的同时还灵活调整施加给环境的交互力。如何在人与环境之间同时存在运动和力交互的过程中(即约束运动)获取人体的多模态自然运动意图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围绕约束运动中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同步解耦运动和力意图开展研究,通过肌电接口将人体的力操作技能传递给
在电力系统接地领域中,强电流冲击下土壤击穿研究较为广泛。相比之下,用于土壤修复的小电流、非平衡放电机理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土壤放电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本文目的为研究高电压在土壤中产生的电晕放电特性,通过实验探索了外加电压、土壤密度、土壤粒径、含水量等参数对土壤放电的影响,分析了在固-液-气共存的多相介质中的放电机制,并从电学和光学两个方面讨论了土壤放电实验现象和机理。首先,本文详细介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器件小型化的不断发展,由此带来的功耗问题也亟待解决。由于玻尔兹曼分布导致常规MOSFET的亚阈值摆幅(SS)无法降至60 m V/dec以下,负电容场效应晶体管(NCFETs)通过在栅介质中插入铁电薄膜材料获得内部电压放大,从而突破该限制。此外,二维材料MoS2因其较高的迁移率、几乎接近理想的开关特性以及良好的CMOS工艺兼容性,被视为纳米尺度晶体管沟道的优良材料。本文以Mo
装配任务是工业生产制造的主要环节,装配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质量的优劣,定位作为装配的重要基础,其精度及效率直接影响装配的最终质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更加精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并且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采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定位是当前的发展趋势。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完成装配任务时主要依靠离线编程、示教或使用激光跟踪仪的方式进行定位。离线编程和示教编程都存在通用性差、没有感知能力、精度受
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大多预后不良,尽管相关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
【研究背景】脓毒症(Sepsi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之一[1],脓毒症发生时肺组织易受攻击,可因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主要的病理基础为广泛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富蛋白性肺水肿[2]。已有研究发现,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焦亡能够减轻脓毒症造成的肺组织损伤[3]。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补体C3a是C3的裂解片段之一,C3a与受体C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成为我国更大容量、更远距离、更加高效电能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MMC换流阀的故障穿越能力则直接关系到输电系统的可靠运行以及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前景。综合考虑换流阀的建设成本、运行效率以及故障穿越能力,由一半半桥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