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n-Ga合金7M马氏体在外应力场作用下的变体选择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yjmhcaihio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Mn-Ga合金可通过磁场诱发马氏体变体再取向而获得大的磁感生应变。为了获得最佳的磁感生应变性能,人们对具有五层调制结构(5M)、七层调制结构(7M)和非调制结构(NM)马氏体的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外场训练以消除不利变体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马氏体在外场训练中的变体选择和变形机制仍不清晰。为此,本论文基于微观组织与晶体学表征,系统地分析了定向凝固Ni50Mn30Ga20合金中7M马氏体在压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与机制,以及温度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马氏体相变晶体学,以期为7M马氏体应力场训练和温度场—应力场耦合训练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工作概述如下:(1)利用配备EBSD分析系统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定向凝固Ni50Mn30Ga20合金中的未变形7M马氏体的微观组织及晶体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测试范围内发现了五个7M马氏体变体团,这些变体团由同一个母相奥氏体晶粒转变而来;每个变体团包含互为孪晶关系的四个7M马氏体变体,四个变体之间存在Ⅰ型,Ⅱ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的相变孪晶(TrF-twin)关系。如果沿定向凝固方向(SD)对合金施加一定的压应力,根据变体团中变体的Ⅰ型和Ⅱ型孪晶去孪生系统的施密特因子(SF)将五个变体团分为两类:三个高施密特因子变体团和两个低施密特因子变体团。(2)利用原位中子衍射和EBSD测试表征了压缩过程中微观组织和晶体学取向的演变,并配合晶体学计算进一步研究了变形行为及应变协调机制。在压缩变形前期,高施密特因子团中优先发生Ⅰ型和Ⅱ型相变孪晶去孪生行为,变体团中的有利变体在应力作用下通过消耗不利变体而宽化。在低施密特因子团中,外加压应力诱发了 Ⅰ型和Ⅱ型两种变形孪晶(DeF-twin)孪生以及中间马氏体相变,形成了具有新取向的7M马氏体变体和NM马氏体。高、低施密特因子团中的这些变形行为不仅协调了局部的变形,同时也协调了宏观变形。变形孪晶孪生和中间马氏体相变之间存在的微小变形差异随着压缩变形而积累,在压缩后期导致了局部的应变集中,于是诱发了逆中间马氏体相变以协调合金中的局部变形。单向压缩使测试区域内同一变体团中的四种7M马氏体原始变体被两种7M马氏体新变体和NM马氏体取代。(3)利用原位中子衍射实验研究了定向凝固合金在温度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马氏体相变的相变晶体学。不施加外应力时,合金中的奥氏体随着温度降低转变为7M马氏体,遵循 Pitsch 取向关系({1 0 1}A//{1 2 10}7M,<1 0 1>A//<10 10 1>7M)。施加20 MPa压应力时,奥氏体随着温度降低转变为5M马氏体,遵循Pitsch取向关系({101}A//{1 2 5}5M,<1 0 1>A//<5 5 1>5M)和{2 2 0}A//{125}5M,<2 2 0>A//<5 5 1>5M取向关系。施加50 MPa压应力时,除了转变为5M马氏体,奥氏体还随着温度降低转变为7M马氏体,遵循{2 2 0}A//{1 210}7M,<2 2 0>A//<10 10 1>7M取向关系。相变过程中对合金施加压应力改变了马氏体相变的路径和产物。这种差异是由外加压应力与马氏体相变应变的各向异性之间强烈的协同作用导致的。上述研究深化了对Ni-Mn-Ga合金马氏体变形行为的认识,丰富了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理论,为进一步基于外场训练进行性能优化提供了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石油储量的不断减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得到广泛关注。而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转子铁芯的关键材料,由于其制备工艺不够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除了常规流程以外,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在高品质电工钢开发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开展基于双辊薄带连铸的高强度、低铁损、薄规格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刚度、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导热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核电及汽车制造领域具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熔化焊方法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通常会产生焊接气孔及颗粒偏聚等缺陷,同时还可能会生成Al4C3等脆性相,严重危害了接头的力学性能。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是一种新型固态焊接技术,可有
DZ444是一种新型定向凝固抗热腐蚀高温合金,拟用于制造地面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本文研究了该合金在铸态、热处理态以及长期时效过程中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11种不同C、B、Cr、Al和Ti含量以及添加Zr和Y/Ce的合金,制定不同的热处理制度,系统研究了微量元素(C、Zr和Y/Ce)对合金组织与持久性能的影响、一种高B合金初熔行为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以及在长期时效过程中Al、Ti、
γ-TiAl金属间化合物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高硬度等特点,即使在高温使役环境下依然如此。由于这些出色的机械性能,基于γ-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钛铝合金成为了一种前景广阔的高温结构材料,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飞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叶片。由于钛铝合金全片层组织的PST(Polysynthetic twinned)晶体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PST晶体表现出了提升TiAl低压涡轮叶片高温性能的潜力。低压
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辐照性能,被认为是未来先进反应堆(包括第四代裂变堆和聚变堆)重要的候选材料之一。纳米结构ODS合金优异的性能主要来源于高密度的纳米氧化物。这些弥散分布尺寸极为细小的氧化物可有效地阻碍材料内部晶界和位错的运动,同时可捕获辐照后材料中产生的缺陷和氦,从而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和抗辐照能力。
镁锂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和塑性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电子行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锂合金的绝对强度低、塑性不稳定、热稳定性和耐蚀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镁锂合金的晶体结构会随着锂含量的增加而改变,即从密排六方(HCP)单相结构到密排六方(HCP)和体心立方(BCC)双相结构再到体心立方(BCC)单相结构。因此,本文结合了微观组织表征
IN718合金是一种时效强化型Ni-Fe-Cr基变形高温合金,其主要沉淀强化相是γ"相,同时析出少量γ’相进行辅助强化。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IN718合金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和石油等关键领域。然而,当服役温度超过650℃,合金的主要强化相γ"相聚集粗化进而转变成稳定的δ相,导致合金的强度、塑性等一系列性能迅速下降。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了提高合金的服役温度,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
金属管道是流体输送的主要工具,它具有运输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密闭性好和运输量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管道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其敷设环境、输送介质、设备老化、运行年限的增长等问题,管道腐蚀成为引起管道破坏和失效的主要因素。这不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有必要大力深入研究腐蚀
飞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和运输作用。近年来,我国在飞机的研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耐蚀性以及耐热性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用作飞机的结构部件。但超高音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外壳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作用及尾喷管的火焰辐射都会导致机身温度的急速上升,高温下长时间的氧化过程会造成金属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损害其力学性能。高红外发射率涂层能够把热量以辐射能的形式进行传导,从而有
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但目前高速铁路轴承仍然依赖进口。GCr15轴承钢常被用来生产高铁轴承的滚动体,由于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与瑞典、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产GCr15轴承钢的产品质量较差,这是制约高铁轴承国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冶炼工艺的日趋成熟,国产GCr15轴承钢的纯净度已大幅提高,但在轴承钢的热加工和热处理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本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