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尘埃等离子体中尘埃颗粒的振荡、晶格波和稳态尘埃空洞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尘埃等离子体又称“复杂等离子体”,通常等离子体是由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而尘埃等离子体除了上述的气体成分之外,还包含固体微粒。尘埃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星际空间、行星环、慧尾、电离层以及地球上各种气体放电实验中,它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系统开放性、充电的变化、自组织及形成有序结构等,尘埃等离子体已经成为非常吸引人的研究领域。 当等离子体中产生或投入大量尘埃颗粒时,由于电子的迁移速率远大于离子,到达尘埃表面的电子电流远大于离子电流,使得尘埃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等离子体中电子成分迅速减小,负离子的作用会凸现出来。负离子会影响尘埃颗粒的充电,从而影响尘埃颗粒表面的电势,而尘埃颗粒带电是尘埃等离子体与其它多离子成分等离子体的重要区别,因此研究负离子对尘埃等离子体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尘埃等离子体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尘埃等离子体中含有负离子称为电负性尘埃等离子体。本论文主要研究电负性尘埃等离子体中负离子含量对尘埃颗粒的振荡、尘埃晶格波和稳态尘埃空洞的影响。另外我们也研究了外加非均匀磁场对尘埃颗粒的振荡、晶格波的影响,这可能为尘埃等离子体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在第一章中,简要介绍尘埃等离子体的存在、特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在研究进展中主要介绍了与本文研究方向一致的尘埃晶格波和尘埃空洞的研究情况。 在第二章中,建立含负离子的一维射频碰撞鞘模型,研究鞘层的性质,自恰地解出鞘层电压和厚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鞘层中电场电势的分布以及鞘层中各种粒子的密度及速度分布,研究了碰撞强度和负离子含量对鞘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强度增大和负离子含量增加均会使鞘层极板电压增大,而使鞘层厚度减小,同时会使正离子的数密度增加而速率降低,并对结果作出了解释。在第三章中,在上一章鞘层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单个尘埃颗粒在含负离子的一维射频碰撞鞘中的运动,包括尘埃颗粒的充电、受力以及在鞘层中的振荡行为,尤其研究了各种作用力、负离子含量以及外加磁场对振荡行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粒子对振荡起阻尼作用,磁场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磁场构形和尘埃的平衡位置,负离子会降低尘埃颗粒的振荡频率,而振荡频率取决于颗粒的受力行为,因此负离子降低尘埃颗粒的振荡频率是源于负离子对于各种作用力的影响。 在第四章中采用固体物理中研究晶格波的方法,对尘埃晶格波进行研究,包括一维链状晶格中传播的纵波、横波以及二维六角晶格中传播的横波。数值结果验证了近邻近似的正确性,也就是研究尘埃颗粒的相互作用时,只需考虑相邻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电相互作用势模型,即屏蔽库仑势、Tsytovich及Wang模型对尘埃晶格波的色散关系进行比较。同时也研究尘埃间距、磁场强度和负离子含量对尘埃晶格波色散关系的影响。对于横波来说,加入吸引势会增加波的稳定性,而增大尘埃间距和增加负离子含量同样也会增加波的稳定性。但是对于纵波来说,以上的结果与横波是相反的。 在第五章中对尘埃空洞的稳态结构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电负性的一维稳态空洞的流体模型,负离子的存在会改变空洞内外区的Poisson方程以及空洞边界的充电方程的形式。数值研究了电离率和负离子含量对稳态空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离率的增加和负离子含量的增加均能使空洞边界减小,空洞内部的电场强度增加,马赫数增加。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区域或全球尺度,250m分辨率的MODIS EVI常被用于作物分类。而且,基于遥感数据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作物分类,并为辅助农业政策的制定,因而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提出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在激光测量、激光雷达、光电对抗、光电探测等激光系统中,需要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测量、瞄准、探测,对光束准确控制,使得发射到目标上的光束有稳定的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
纳米晶体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具有独特的机械性能,在机械加载过程中,许多纳米晶体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弹塑性,关于其形成机制,目前已经被广泛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材料的
加快档案资源开发,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是提高档案馆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的必要措施.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
在1935年,爱因斯坦等人提出EPR佯谬时,物理学家已经注意到量子态的纠缠特性。随着量子信息论的发展和量子计算机的提出,量子纠缠己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信息
宽带隙纳米材料发光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这些吸引着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采用稳态荧光光谱方法和瞬态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方法对一系列不同粒径的金刚石纳米颗粒(间接带
数字全息是光学全息、光电成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全息术利用电藕合器件CCD代替传统光学全息中用来记录全息图的银盐干板,利用计算机编程对CCD记录下的离散数
随着微电子学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器件的不断小型化,利用单分子及原子团簇,如单层或多层碳纳米管、有机小分子以及生物分子等来构筑电子线路的各种元器件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