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选择有机氟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聚合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聚合温度、滴加时间、搅拌速度、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和软硬单体比例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乳液聚合的最佳配方与聚合反应最佳制备工艺,探讨了含氟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与涂膜性能的影响。2.通过接触角测量仪(CA)、热重分析仪(TG)、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红外光谱仪(FT-IR)等方法对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及其涂膜进行表征。得出以下结论:(1)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有机氟和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表明,种子乳液的平均粒径大小为82纳米,核壳乳液平均粒径大小为130纳米,乳胶粒粒径分布均匀、集中,说明该乳液形成了良好的核壳结构,制得的乳液乳胶粒粒子呈纳米级。(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出现两个玻璃化温度,壳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55℃,核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1.8℃,说明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核壳结构,然而从宏观上看,共聚物的涂膜是透明的,说明壳层和核层的分离只是一种微观分离。(3)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分解缓慢的多,说明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引入含氟基团以后,涂膜分解速率减小,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极大地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同时,随着含氟量的增多,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涂膜的热分解速率变慢,说明耐热性能更好。(4)对涂膜表面进行了接触角测试,对水的接触角为114°,对十六烷的接触角为85°,疏水疏油效果明显。随着含氟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对液体的接触角逐渐增大,当含氟单体(丙烯酸十三氟辛酯)的质量分数为9%时,继续增加其用量,共聚物涂膜对液体的接触角不再增大。3.将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进行应用实验,直接将油墨涂覆在铁片基体上,油墨几乎全部残留,而先在铁片基材上涂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后,再涂覆油墨,油墨残留明显减少,说明含氟丙烯酸酯涂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