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线通信/雷达系统的多频共口径天线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无线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天线也需要满足多系统融合的发展趋势。共口径天线可以将多个频段、多个极化、多个功能的天线放置在同一个辐射口径面内,并减少工作系统中的天线数量,提高系统的口径利用率,从而成为了天线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此外,当共口径天线多个通道间具备较高的隔离度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使得多个频段天线具备独立工作和调控的能力。由于毫米波频段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其已经成为新一代无线技术的主要使用频段,多个频段天线面临小频率比(<3)共口径集成需求,如雷达系统中16 GHz和35 GHz天线共口径工作,以支撑多频一体化和跳频抗干扰的探测需要。另外,为与现有无线射频技术兼容,多个频段天线也面临大频率比(>8)共口径集成需求,如通信系统中Sub-6G天线与60 GHz天线共口径工作,以保证终端设备与通信用户之间的高速率连接。但是,对于现有传统多频共口径天线而言,多个频段天线之间的融合程度低,难以同时具备高通道间隔离度、宽带阻抗匹配、大范围波束覆盖等目标性能。因此,多频共口径天线设计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本文针对传统“多体非融合”多频共口径天线口径利用率低、通道间隔离度不足、多个目标性能相互制约难以独立调控等难题展开研究,采用“结构融合”共口径实现方法,将多个频段辐射器互为对方结构组成部分,以实现形式简单且融合程度高的新型共口径天线单元。此外,结合无线通信与雷达系统的应用需求,分别围绕大频率比和小频率比结构融合共口径天线展开研究,以满足高口径利用率共口径布局、高通道隔离度、工作模式特性兼容可控等需要。主要工作及成果概括如下:1、针对无线通信中Wi-Fi和Wi-Gig频段天线共口径高效融合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主体结构融合”双频共口径实现方法,围绕低频2.4 GHz和高频60 GHz天线辐射体去耦融合机理、同/异频通道间隔离度提升等内容展开研究,突破大频率比共口径天线高口径利用率深度融合、同/异频共口径天线通道隔离度多域提升等关键技术,设计出一款2.4/60 GHz双频共口径天线样件,将大频率比共口径天线口径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同/异频隔离度提升至30 d B以上,且实现高/低频天线±13°/±25°小范围半功率波束覆盖要求。2、为实现无线通信中多频拓展和多功能集成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主体结构融合”三频共口径实现方法,围绕低频2.4/5.2 GHz和高频60 GHz天线辐射体与馈电结构去耦融合机理、低频信道容量提升、高频增益提升/波束覆盖范围拓展等内容展开研究,突破大频率比共口径天线高口径利用率更多频融合、低频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高信道容量最优拓扑布局、高频高增益与大范围覆盖兼容等关键技术,设计出一款2.4/5.2/60 GHz三频共口径天线样件,将大频率比共口径天线口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至90%以上、低频ECC降低至0.02以下,且高/低频天线半功率波束覆盖范围分别拓展至±35°与全空域。3、针对雷达系统中厘米波和毫米波天线高隔离度共口径融合需求,本文又提出了一种“组成构件融合”双频共口径实现方法,围绕低频Ku和高频Ka天线辐射体去耦融合机理、异频间通道隔离度提升等内容展开研究,突破小频率比共口径天线高口径利用率融合、异频间高通道隔离度与阵列大范围扫描性能兼容等关键技术,设计出Ku/Ka双频共口径天线阵样件,将小频率比共口径天线异频间隔离度提升至28 d B的同时,实现双频±40°的一维大角度扫描。4、为实现雷达系统中宽带工作和二维波束扫描需求,本文采用“组成构件融合”高口径利用率拓扑布局思路,围绕低频Ku和高频Ka天线工作带宽拓展、阵列大角度扫描过程中去耦机理等内容展开研究,突破小频率比共口径天线宽带阻抗匹配、大角度扫描异频单元间耦合抑制等关键技术,设计出一款Ku/Ka双频共口径天线样件,将高/低频天线相对工作带宽分别拓展至11.4%和25%,并具备大于±40°和±50°的二维大角度扫描能力,以支持砖块式雷达相控阵的探测需要。相关研究工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TAP)期刊上发表论文三篇,获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enna Technology(IWAT)会议学生最佳论文竞赛一等奖,获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AP-S)会议学生最佳论文竞赛Finalist奖与Honorable Mention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五项美国发明专利一项。
其他文献
湖泊蒸发对其下风方向站点降水的贡献(即湖泊水汽再循环)是局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量化湖泊水汽再循环比例,能够促进我们对于地气相互作用的理解,并为区域气候模型中的大气水分收支预测提供独立的验证信息。稳定同位素法是量化湖泊水汽再循环比例的有力工具,但在应用时仍面临一些挑战:(1)缺乏湖泊上风和下风方向站点同步观测的降水同位素数据;(2)采用传统的Keeling曲线法估算湖泊蒸发同位素组成时,仍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气体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基气体传感器因其能够对环境中气体进行检测,而备受关注。由于其制作成本低廉、便于集成、与物联网技术兼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泄漏预警、室内和室外空气质量监测、医疗诊断、公共安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目前MOS气体传感器存在着工作温度高、功耗高、选择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这极大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地处吉林省西部,该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是我国典型的碳酸型盐渍土分布区。受气候条件影响,该地区又属于季冻土区,土中孔隙水周期性的冻结与融化使镇赉盐渍土的结构处于动态变化状态。镇赉盐渍土是典型的结构性土,土中结构的不断变化会严重影响土的强度及变形性质。工程上,开挖水渠和边坡等使在原位置已形成较稳定结构的盐渍土暴露在外,应力水平发生了变化,冻融循环作用成为了应力重分布和改造土结构的动力
铝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强、轻质高强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和空间结构。铝合金弹性模量低,仅为钢材的31,其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并且铝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无屈服平台、以及在屈服点后具有显著应变硬化,其本构关系不能像钢材一样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模型。铝合金本构关系的强非线性,增加了铝合金构件稳定性问题解析求解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的发展,普通铝合金
阵列天线由于其高增益及灵活的波束形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电子信息系统。面对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新一代无线电子系统对阵列天线设计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设计要求。传统相控阵天线只能通过调配各辐射单元的激励幅相以调控电磁辐射在空域的分布,无法调控时频域上的电磁辐射分布。因此,传统相控阵天线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另一方面,复杂的电磁环境驱使着无线电子系统朝着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方面意义重大。深部地热能因其储量巨大、供应稳定、热品质高等优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目前,地热钻井普遍采用常规回转钻进方式,但这种钻进方式存在岩石破碎效率低、钻头磨损严重、钻井周期长和钻井成本高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深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交媒体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用户从传统的信息消费者逐渐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携带着大量的个人情感和观点信息,在虚拟网络中不断传播、发酵,进而影响到现实世界的进程和发展。因此,分析和识别社交数据中潜在的情感信息始终是情感计算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但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社交数据的内容形式,用户发布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信息
空气激光是超快激光诱导的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现象,它是以空气中的气体组分作为增益介质,在无谐振腔的条件下产生的远场相干辐射光源。近十几年来,空气激光现象,特别是2011年发现的氮分子离子空气激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它在远程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检测和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由于引起该现象的光增益机理十分复杂,其中包含了多种物理过程,例如分子电离、能态耦合和量子相干等。
中文唇语识别是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其目标是通过观察说话者的嘴唇运动变化从而识别出相应的文本内容。由于中文具有丰富性和歧义性等语言特征,且目前没有公开可用的中文唇语数据集,该课题的研究一直处于发展缓慢阶段。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唇语识别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自建中文唇语数据集CCTVDS以及对中文构词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端到端的中文唇语模型Lip
在城市遮蔽环境中,利用微波信号透视墙体等障碍物,探测未知盲区,实现室内目标定位、跟踪和识别、建筑布局成像等,在灾害救援、反恐维稳及城市作战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微波信号与建筑环境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透射、反射、衍射等复杂的电磁传播现象,导致回波信号出现杂乱、模糊等物理效应,如何高效利用复杂回波信号,实现高精度建筑布局成像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围绕建筑布局成像问题,开展建筑布局结构透视微波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