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钢轨钢组织调控与性能优化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Mn2SiCrMo贝氏体钢轨钢为对象,进行了"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研究,基于动态/静态CCT曲线和TTT曲线,结合模拟计算和实验检测,探究了成分、关键工艺参数与组织性能间的关系;针对贝氏体钢轨大生产时轧后空冷过程中出现的类等温平台现象,揭示了不同等温温度对相变、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回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形态、含量及稳定性等对强韧性的影响规律;就深冷处理对贝氏体钢轨钢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就调整后的贝氏体钢轨与珠光体钢轨的磨损与接触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元素Mn、Mo、Ni强化钢淬透性的作用明显,在现有贝氏体钢轨成分体系基础上,当Mn含量大于1.9wt.%左右时,能避免60kg/m重载钢轨轧后空冷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模拟计算和试验检测吻合度较高,获得了—整套"模拟计算预测—实测—组织表征—关键部位仿真计算—反馈"的科学研究方案。2.在跟踪贝氏体钢轨实际生产时发现,轧后空冷到室温的过程中,在中温区某一温度附近钢轨将经历一定时长的类等温平台,该平台温度对钢轨的相变行为、显微组织及综合性能等有重要影响。随等温温度升高,粒状贝氏体含量逐步增加,板条贝氏体含量降低,马奥岛尺寸逐渐增大。通过调整等温平台温度可达到组织细化和性能优化的效果。当等温温度为325℃时,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及室温U型冲击韧性分别为1391 MPa、15%、142 J,比350℃等温时的冲击韧性高出约46%。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后续通过进一步探究等温平台参数(温度、时间等)与相变行为的内在联系,从而可根据该等温平台的参数来感知钢中相变行为,并对钢轨的组织和性能进行预测与调控。3.回火处理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形态及稳定性对钢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回火温度升高,马奥岛分解程度增加,残余奥氏体数量减少,钢轨钢韧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回火处理可提高热轧态钢轨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经280℃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较高,可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与钢轨轧态、250℃回火状态相比,280℃回火处理后贝氏体钢轨室温冲击韧性分别相应提高约90%和10%。4.深冷处理可作为贝氏体钢轨钢性能优化和延长钢轨服役寿命的一种潜在工艺。钢轨钢经深冷处理后,除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外,其强度、延伸率及硬度等均获得不同程度提高。5.在滑动磨损和冲击磨损过程中,钢轨的相对耐磨性与实验所采用的载荷大小紧密相关。较大实验载荷下,贝氏体钢轨钢的耐磨性优于珠光体钢轨钢;较低实验载荷下,珠光体钢轨钢的耐磨性相对较好。在滚动接触疲劳过程中,珠光体组织比贝氏体组织更易形成表面硬化层,该硬化层与基体组织的界面是潜在的裂纹扩展路径。6.贝氏体钢轨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分析表明,膜状马奥岛对于裂纹扩展具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内质网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自身应答机制,细胞是存活还是死亡取决于刺激信号的强弱,适宜的内质网应激可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刺激的损害作用,而过强或过长时间的内质网应
研究一类存在外部扰动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包围控制问题.在通讯拓扑弱连通且领航者组成的导出子图为平衡图的假设条件下,设计一个含待定参数矩阵的分布式协议,通过定义合适的控
隐花色素是植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光受体之一,对蓝光和近紫外线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已知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隐花色素为黄素类蛋白,在蓝光和近紫外
<正>最近,全球两大日化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相继发布并购计划。其中,宝洁CEO麦睿博公开宣称有意收购德国拜尔斯道夫;而联合利华则在官网上确认欲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护发用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为基础,剖析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较高操作性的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文章认为我国财政支农
<正>前言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且产品质量较差,企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来弥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运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之后,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
为了解决迷宫密封三维网格划分难点,本文应用ICEM网格划分软件,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原型机的迷宫密封为例,分别采用整体关联法和2D转3D法对机组迷宫密封进行三维结构化网格划分,分析
<正>柳编产业是临沂市临沭县出口创汇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杞柳种植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初期。建国以后,柳编产业在我县得到了蓬勃迅猛的发展。1973年,
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随访、追踪和疾病登记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尚无此类疾病登记系统。文章通过对国内儿
在高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已经非常普遍,各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效应,对浙江地区的部分高中进行相关调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