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在其早期小说中的演变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0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非裔文学史上,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视角揭露了20世纪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她的作品描写了不同时期,性格各异的黑人女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奋斗的故事。其代表作《紫色》一举拿下了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两项美国最高荣誉奖,并被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成电影。伴随着《紫色》中的女主人公西莉语言和思想的成熟,沃克的妇女主义意识也逐渐走向成熟。本文选取了沃克早期的三部作品《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生》、《梅丽迪恩》、《紫色》,通过对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分析来阐明沃克妇女主义意识由最初的萌芽状态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过程。本论文主要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来源、内容。然后整理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其妇女主义思想及其早期三部作品的研究,从而提出了这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正文部分主要阐述了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的黑人女性代表人物是《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生》中的悲剧式人物玛格丽特和梅姆。由于白人主流文化的强势侵蚀和黑人社区的不负责任,黑人女性彻底丧失了自我意识。但露丝的出现给黑暗中的黑人女性带来一丝丝希望,为沃克的妇女主义意识的萌芽埋下了一颗种子。第三章是沃克妇女主义的成长阶段,代表人物是《梅丽迪恩》中女主人公梅丽迪恩,她在面对阶级压迫,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时奋起反抗,彰显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此作品中,黑人社区内部的姐妹情谊给了黑人女性巨大的力量。但从梅丽迪恩斗争的方式和内心的“愧疚”之情可以看出,沃克的妇女主义还在发展之中,还不够成熟和完整。第四章是沃克妇女主义的成熟阶段,《紫色》女主人公西莉在遭到种种不幸之后,变得独立,自信起来,最后开公司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同时,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的关系也变得和谐,这一阶段的妇女主义认为要真正取得自身的独立和解放,要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团结所有的男性,使整个人类文化融合成一个大整体。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结论,通过对沃克早期三篇小说中的主要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阐明她的妇女主义意识的演变,扩宽其研究空间。
其他文献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文化对于英语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一直被忽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关注的只是教学。
摘 要: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人人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指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还包含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阅读是学生参加英语实践的最重要手段,所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并增加语言实践课程,给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加强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苏派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语文教师让学生用“差”字组词,结果,有很多学生写出了“差生”这个词。翻阅汉语词典,也查不到这个词,这件事情让这位教师非常惊叹。这个故事说明:“后进生”的
摘 要: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展望了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前景。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展望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指幼儿在建筑物外面进行的游戏活动,主要起源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幼儿对环
摘 要: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对外部成长环境的变化感知非常敏感。一些幼儿会出现情绪反常或不适应等反应,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幼儿的情绪反应。幼儿园需要与家庭、社区、小学等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关注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在心理、能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转换,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和可靠保障。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合作;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当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实现顺利过渡
对富硒乳酸粪肠球菌采用0.03%k-卡拉胶、0.25%刺槐豆胶和2.5%明胶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三层微胶囊生物包埋,获得产品率为82.68%,包埋后菌体存活率为72.15%,菌体硒含量为0.571mg/g。产品抗性试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务界在制度创新中尝试突破传统的刑事司法规则的硬性约束,在控辩双方的对抗之外,寻求利益间的协商、交换和正义的妥协。以诉讼中的利益各方的适当让步为特
由于叉车使用场合不同、装卸货物不同,单靠货叉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扩大叉车使用范围,提高装卸效率,必需大量采用多种易换工作装置——属具。本文仅就国内外叉车属具的
期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关乎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的基本权利,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实践也各不相同,但基本都以户籍因素为主,辅以其他因素。随着农村地区不断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原有的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加之农村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改革都与“人”的身份息息相关,做好成员身份确认已然成为关键前置程序,如果仍沿袭旧规,不做改动,将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对于建立新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