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中国教育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是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耶稣会士随着西方殖民船舶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以介绍西方科学文化教育作为手段,借此争取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的来华客观上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西学东渐之风。明末清初的学者,尤其是实学家们对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知识深入研究,并将其纳入实学理论之中。在教育方面,西学对中国传统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文献分析、理论分析的方分析耶稣会士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力图客观准确评价耶稣会士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耶稣会士来华背景以及其教育组织方式。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的社会、文化状况构成了耶稣会士来华背景,并决定其采取的教育方式。第二部分:耶稣会士与实学教育思潮的融合。耶稣会士在适应性策略指导下传播的西方学术文化知识,扩充了实学内容,加强了经世致用的教育观念。第三部分:耶稣会士对教育内容的影响。耶稣会士介绍的西方科学完备和发展了我国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丰富了科技教育的内容,加强了科技教育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耶稣会士对教学方法的影响。西学的影响下,教育家强调科学的试验的方法,直观教育的运用,并注意到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第五部分:对耶稣会士的评价。综上,耶稣会士所传西学对于明清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社会的用电量不断增加,使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保障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绝缘技术水平比较低,抗电压、抗电流能力
以地理信息系统校级在线课程建设为契机,以课程教学模式深度改革为目的,基于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已有的建设基础,探索以SPOC为课程资源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课堂结合的形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实现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的有效对接,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课件制作的手段及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制作简单的电
随着经济、政治及观念的变迁,尤其是家庭和儿童地位的提升,各国政府开始积极介入儿童福利事业,并承担了儿童福利政策制定这一重要责任。文中阐述了儿童福利理论和政策的基本
源于物质生产的规模经济现象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学校组织不同于生产组织,教育规模效益理论在探讨学校规模扩大和效率关系问题中兼具教育的特殊性和适用性。随着我国高中阶
在极端情境中追索人生———评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宋宝珍《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典型的情境剧,其中既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也表现了
一种喷油器接油装置是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示教系统配套的,由于该系统没有发动机工作,喷油过程需要演示,燃油回收后重复使用。在本次设计中选用耐油、耐腐蚀、透显性好的玻璃管与铝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落脚点,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
报纸
生成式教学是新课程在反对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对于改变传统教学过分机械、沉闷、程式化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论文通
[摘 要]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涉及学生、学校、教师督导、实习机构、机构督导、服务使用者等多元主体。文章尝试从多元互动视角设计高职社会工作实习的运作程序和策略,探索高职社会工作实习新模式。  [关键词] 多元互动;高职;社会工作实习  [作者简介] 杨 恒(1985—),女,河南新郑人,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