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创造力水平。对个体而言,学前儿童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若得到良好培养可为日后创造力发展打下夯实基础。Schirrmacher(1988)和Gardner(1994)的研究表明幼儿至青少年阶段创造力发展呈现出U字形,4至6岁是创造力发展的高峰期。在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儿童发展的两大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塑造儿童的创造性人格特质,激活儿童的创造动机和热情、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为探讨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采用课堂评估编码系统来观察学前教师行为,师生关系问卷教师报告版本测量师生关系,采用父母报告的父母权威问卷和亲子关系问卷来测量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采用父母报告的威廉姆斯创造倾向问卷和儿童报告的Torrance创造思维测验图形版来测量学前儿童的创造倾向和发散思维。本研究中班级水平包括18名学前教师,学生水平包括216名儿童。运用横断数据分析和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一)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特点1学前儿童的发散思维性别差异不显著;发散思维显著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2在创造倾向上,男生的好奇心要显著高于女生;创造倾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创造倾向与年龄的相关不显著。3学前儿童的创造倾向中惟有想象维度与发散思维的流畅、变通、独创以及总分有显著地正相关。(二)学前教师行为的特点1课堂评估编码系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包括情感支持、课堂管理和教育支持三个大维度。2师生关系的师生冲突与教师行为的概念发展之间相关显著,教师对于学生概念发展支持也可能引发冲突;而在师生亲密方面与行为管理呈负相关。3小小班教师的关注儿童看法和指导学习方式维度显著的小于中班教师。(三)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倾向之间相关不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的宽松放任、权威开明与儿童创造倾向的冒险和挑战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3亲子关系与儿童的发散思维、创造倾向之间相关不显著。(四)教师行为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1教师行为对年龄与学前儿童发散思维、创造倾向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2师生关系的师生冲突能显著得调节年龄与发散思维总分、精进之间的关系,会抑制年龄与发散思维总分、精进二者之间的正相关,且边缘显著得调节着年龄与独创之间的关系,会抑制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师生亲密显著地调节着年龄与流畅、独创之间的关系,会抑制年龄与流畅、独创之间的正相关;且边缘显著地调节着年龄与变通之间的关系,会抑制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师生亲密显著地调节着年龄与好奇、想象之间的关系,会抑制年龄与好奇、想象之间的关系;且边缘显著地调节着年龄与冒险之间的关系,抑制二者之间的关系。(五)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1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发散思维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的亲密与儿童发散思维的流畅之间的斜率受教师行为的组织管理影响,边缘显著,正向强化二者关系。2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倾向之间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的权威开明与儿童创造倾向的冒险之间的斜率受师生关系的反向抑制作用显著,亲子关系的冲突与儿童创造倾向的冒险之间的斜率受教师行为的情感支持反向抑制作用显著,受教师行为的教育支持正向增强作用显著。亲子关系的冲突与儿童创造倾向的好奇之间的斜率受教师行为的情感支持反向抑制作用显著,受教师行为的教育支持正向增强作用显著,受师生关系的冲突反向抑制作用显著。3教师行为、亲子互动、学前儿童创造倾向与发散思维之间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儿童创造倾向与儿童发散思维之间的斜率都不受教师行为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惟有儿童创造倾向的想象力与儿童发散思维的精进之间的斜率受师生关系的冲突影响边缘显著,起着负向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