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文件共享网络中的可扩展性问题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年里,以Gnutella和KaZaA为代表的文件共享网络已经成为Internet上增长最迅速的应用。这种运行于多个对等结点之上的逻辑网络被称为对等网络(P2P网络)。在这样的网络里,数据在结点之间直接传递,所有的结点在功能上是对等的,既可以是客户机又可以是服务器。随着P2P网络规模的增长,可扩展性不仅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改善P2P网络的可扩展性,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机制,分别是感知拓扑的聚类覆盖网络(TCO)和多重小洪泛(MSF)机制。 TCO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为了缓和P2P覆盖网络与IP层物理网络两者间拓扑结构的不匹配问题,TCO将结点按照在Internet中的地理位置自动聚集成类,并将所有的类合理的组织起来使得类间路由可以迅速的完成。第二,为进一步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TCO采用两种索引技术,分别是类索引技术和主题索引技术,以提高搜索效率。在两种索引技术能够高效的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中。 MSF机制使用多个小范围的洪泛来查询文件,它能够解决传统的P2P搜索机制中缺乏动态控制的不足。MSF使用了三种策略来决定多个小洪泛的顺序:同步策略、顺序策略和并行策略。同步策略的目的是最小化响应时间;顺序策略的特点是在获取合适命中数目的基础上搜索尽可能少的结点,使得查询消息的数量最小化,以减少网络流量;并行策略则是折中考虑了响应时间和网络流量这两个方面。 作者对这两种机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修改和仿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这两种机制都能大幅度的减少网络流量,提高搜索效率,从而改善了P2P网络的可扩展性。
其他文献
随着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测试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网络用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网络入侵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入侵检测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已经成为网络安全
近几年,随着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由于计算机的运行机理和生物体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生物免疫系统成功保护机体免受各种侵害的机理为研究计算机安全,特别是入侵检测技
近年来,基于点的图形系统(PBG,Point-BasedGmphics)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图形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在吸收和借鉴传统的网格模型上的纹理映射和纹理合成技术的基础上,本
入侵检测是一项历久弥新的技术,只要有信息技术的地方就有计算机入侵,只要存在入侵就需要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从产生至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PE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感节点部署的不均匀或者节点失效等原因,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区域内常常有一些区域无法被感知,形成所谓的覆盖空洞(覆盖盲区)。覆盖空洞的出现,不仅
数据挖掘是指从巨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其目的就是要从大量数据中找出有意义的模式,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数据挖掘的
本文对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TutoringSystem,ITS)的相关概念、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定义了教学资源模型、学生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智能导航,从整体上设计了一个基于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遥感数据量急剧膨胀,这给存储和传输带来不便,采取有效的编码,压缩数据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分形和小波编码技术是新一代编码技术,是目前静态图像编码
文本聚类是在没有文本类别标记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分类,使同类别的文本间相似度尽可能大,不同类别的文本间相似度尽可能小。而今,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学科类别间的交叉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