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及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cell,MC)及其亚型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取50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病损组及25例正常口腔粘膜,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及阿尔辛蓝—萨红染色显示肥大细胞,计数肥大细胞数量及其亚型的构成比,将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分为浅层及深层,同时根据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为轻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及重度炎症组。观察肥大细胞数量与炎症浸润程度间的关系;应用Jeol,JEM-2010F对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病损组与正常组肥大细胞的区别。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LP组及对照组血清中TNF-α含量,探讨OLP与TNF-α的关系、 结果:(1)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浅层)及其下方(深层)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病变深层明显多于浅层(P<0.01);(2)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非成熟型和成熟型肥大细胞构成比与正常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3)OLP病损中炎症损害的程度与肥大细胞的数量有关。中度炎症的肥大细胞数量高于轻度炎症组(P<0.05),但随着炎症程度的加剧,重度炎症组的肥大细胞数量反而减少;(4)电镜下所见,T肥大细胞和TC肥大细胞均存在于正常和OLP病损组织中,其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存在网格状颗粒,电子致密颗粒,线粒体空泡变性及颗粒肿胀等:(5)OLP病损组患者血清中TNF-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病理损害过程,提示肥大细胞作免疫活性细胞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研究在偏侧咀嚼这一干扰因素影响下,正畸牙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移动特征及牙周组织变化情况,为正畸临床上掌握偏侧咀嚼习惯患者正畸牙移动的特点
背景和目的:慢性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牙槽骨吸收。Sclerostin是由骨细胞分泌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其在慢性牙周炎中的表达和骨吸收的机制尚
口腔临床制取的印模表面携带有大量细菌、病毒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易于造成医务人员、病员和技工之间的交叉感染。对于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常规消毒方法,如:浸
目的:探索ITGB-1及BMI-1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口腔鳞癌组织标本30例,选择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共30例作为对照,用RT-qPCR、免疫组化进行检测,观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和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调节,探讨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辛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5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去势组(Sham-ovariectomized rats,SHAM)、去势组(ovariectomized rats,OVX)和
牙周炎是人类最古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牙周炎危害牙周及口腔健康,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炎将成
口腔黏膜和覆盖于体表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并借助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处于最外层的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表皮终生处于增殖、分化及脱落的不断更新之中,这是由于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