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在不同治疗时间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上肢功能、肩痛及水肿的影响,并探讨“扶正补土”针灸法在治疗后7天、第14天及第28天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作用机理。方法:招募的病例均为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康复科病房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共28天,通过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McGill疼痛问卷表及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的肩痛、水肿及上肢功能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7天后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McGill疼痛问卷表及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后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McGill疼痛问卷表及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3.“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7%;单纯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68%。结论:1.本课题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角度出发,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治疗SHSAS,发现第7天后患者的肩痛、水肿及上肢功能的改善不明显。2.本课题发现“扶正补土”针灸法治疗第14天、第28天后的肩痛及水肿明显缓解,上肢运动功能大大提高。3.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扶正补土”针灸法能缓解患者的肩痛、水肿以及僵硬感,延缓肌肉萎缩,大大提高肢体功能康复的进程。4.“扶正补土”针灸法无不良反应,说明此针灸法对治疗SHSAS治疗有效、简便,以利于社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