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探讨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的影响为题,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和中国五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理论以及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从科学性、独立性、可观测性、发展性等原则出发,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农村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多个统计年鉴、数据库、互联网收集了1997-2008年12年的数据,采用综合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测度,得到农村信息化和农村资源配置发展历程图,并对测度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第三,本文分析了农村信息化指数和农村资源配置指数图示关系,建立了农村信息化各因子对农村资源配置各项资源的回归关系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对农村资源配置影响最为显著,信息人才对农村社会配套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影响显著,信息化应用对农村金融资源影响呈负相关关系,信息化基础设施对农村社会配套资源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第四,前往宜昌市长阳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长阳近10年农村信息化发展、经济资源配置、固定投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资料,然后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揭示了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存在促进作用,案例研究阐述了农村信息化对农村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综合上述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农村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影响农村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因素;农村信息化促进了农村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其中,信息产业是促进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着力点,信息人才是农村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但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依旧很大,农村信息化软实力有待深入挖掘。最后,本文提出了各地地区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农村信息化战略,然后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深入发展农村信息化的软实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稳住农村信息人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需兼顾其他农村经济活动的建设,共同协作,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