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占中”运动是发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系列“占领中环”的非法集会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国内外媒体纷纷对此事件作出了报道。但是《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报道有明显不同。而且以往对“占中”运动的研究大多是从批评话语分析的互文性角度展开。本研究试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采取更多的语言分析手段去分析香港“占中”运动的相关新闻报道,来揭示新闻报道中潜在的意识形态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揭露出来的,并指出本研究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启示。本文选取《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有关香港“占中”事件的新闻报道各28篇(共44647字)为语料,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理论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手段是构建语言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有效的语言策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中运用的语言手段,即词汇选择,情态系统,及物性系统和互文性方面存在差异。《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倾向于美化“占中”事件,报道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中国日报》的报道者力求公正客观的澄清事实真相。这种截然不同的报道体现了意识形态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时政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中语言手段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广泛使用是为了揭示语篇的潜在意识形态。政治新闻的特点有新鲜性,真实性和实效性,但是“政治性”是时政新闻最本质的特征,因此时政新闻报道者最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操控,掩盖事实真相。因此,时政新闻的报道必须准确,贴近民生,新闻报道者应增强民众主体意识,适应读者的需要。而且,时政新闻报道要全面,深度,客观,报道者要注意摆脱固有的政治立场。为此报道者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过硬的业务功底等。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日本近现代女作家的先驱者樋口一叶的短篇小说《青梅竹马》作为研究对象。《青梅竹马》是樋口一叶于明治28年1月起至明治29年1月断续一年以上在《文学界》杂志上连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日语中存在着丰富的拟声拟态词。因其独特的音象征特点和极强的意象唤起作用,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日语教学不断发展,拟声拟态词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研究级联三能级系统中的极化拍频技术哪现其对能级差的测量精度决定于学跃迁的均匀增宽,在符合拍频条件下,两独立光源拍频的频差可以超出激光线宽,激光绝对频率的测量精度可达到
政府产业基金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也有利于企业拓宽发展资金来源,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本文回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现阶段,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需要高职院校改变教学理念,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基于此,文章提出'无界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家间商贸、科技及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各种实用文本的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作者翻译的文本《2014年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报告》就
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会设置诸如轻工展、农业展、国家展等不同的展会,供国内外友人交流、合作和购物。这样一来,每年广西国际事务博览局都要按照展会的不同内容对展会进行
本文结合笃斯越橘抚育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发展现状,对其中关键技术及创新点予以了简单分析,对于实际的笃斯越橘抚育经营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