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期间,要素投入增长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该种增长方式面临许多困境,变得不可持续。如依靠投资推动的资本投入增长已经带来诸多矛盾甚至摩擦,依靠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也将遭遇人口“红利”的瓶颈。在此背景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我国实现要素投入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产业空间集聚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集聚经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该理论通过同质化企业的空间选择来分析形成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忽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与现实情况不符。新兴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则弥补了上述不足,该理论重视企业异质性的微观因素,认为企业的空间选择不是随机的行为,异质企业的空间选择会影响集聚经济的空间分布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从新经济地理理论到“新”新经济地理理论,集聚经济的内在微观机制研究日趋完善,为分析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分别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在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动态GMM方法和中国制造业行业和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比较不同行业类型和不同地区的实证结果。结论显示:整体上,制造业的行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结论与理论分析相符。但是,中低度集聚行业的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度集聚行业的影响却不显著。制造业的地区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存在正向影响,只是作用强度相对较小。中西部地区的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强度显著的大于东部地区。其次,本文在探讨“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异质企业的空间选择对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推导出异质企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大样本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资本禀赋、贸易自由度和企业生产率三个因素对集聚经济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市场区域内企业生产率水平比较高,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比生产率水平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大市场区域。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证实了区域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效应。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增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基于离群距离的数据发现(Cell-Based)算法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算法,指出了其优越性和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离群数据发现算法——基于距离的再聚类离群数据发现算法。理论
作为宋初的重要诗人,王禹偁对"宋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禹偁的诗歌开始关注现实,实现了对"白体诗"自身的否定,对其后梅尧臣、欧阳修等人这类诗歌作品的出现具有直接的
最近20年是《水浒传》批评成果很多、成绩很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解放的潮流溶解了冰封的学术大地,“双百”方针得到了贯彻;二是理论与方法的多样性。本文从“拨乱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人类迈入了“体验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学家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文中说到,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的,先前并没有
[研究目的]罕见变异在冠心病这样的复杂疾病模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证明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蛋白6(LRP6)的罕见变异可以造成家族遗传性冠心病,并且伴有高血糖、
目的:总结当前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分析对比PFNA加中药治疗和单纯PFNA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
通过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服务性活动,企业不仅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且能实现良好的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和企业绩效。因此,如何对企业现有的物流客户服务进行分析和
金刚烷及其氨基衍生物普遍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和低毒性,并表现出独特的药理作用,用于抗病毒、抗肿瘤、抗帕金森综合症、抗糖尿病、抗抑郁等特效药物的合成。金刚烷胺盐酸盐是临
上世纪四十年代,无名氏凭借《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两部爱情小说登上中国现代文学文坛。随后他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创新超越自我,以宏观的文化视野来思考人类生存的困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果说中国的水彩画由传统的较比单一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那么一定是中国各个地方地域文化的体现和汇聚的结果。随着文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