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诏令是帝王发布文书命令的一种文体,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命令的法律性权威,往往需要借由"子曰诗云"来彰显,既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使得经学借助诏令的官方地位,其政治影响力得到提升。西汉诏令中对于五经的直接引用,共57处,其中《诗》有22处,《书》有24处,《礼》有2处,《易》5处,《春秋》4处。按照时间划分,西汉前期(高祖-景帝)对五经的引用总共为1处,中期(武帝-宣帝)23处,后期(元帝-平帝)33处。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西汉政权趋于稳固后,文事渐繁、儒术渐兴的事实。从现有文献看西汉诸帝,诏书引用《诗经》始于文帝,此后帝王诏书援引《诗经》的次数越来越多。根据汉代的学术背景并结合王先谦的分析来看,西汉皇帝诏令所引《诗》多为《鲁诗》和《齐诗》,究其原因与汉代皇帝的喜好、师承以及学术背景有关。将《汉书》等中所载的诏令引经文字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进行了比对,发现文字、经文句式多有不同之处,这或许与汉代经书以抄本居多,导致流传中易有讹误有关。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文字差异最多的是《尚书》,且存在句式上的差异,《尚书》的流传复杂性可见一斑。对《礼》、《易》、《春秋》的引用都在西汉中后期,且所引《春秋》皆为《公羊春秋》,"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 ①,足见齐、鲁两家之学在西汉的兴盛。西汉诏令引经的特点,可以反映出汉代的学派问题、儒学发展状况和早期文献流传特点,这折射了汉代的学术发展特征,为研究汉代学术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