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非遗生存与发展的形势依旧严峻,其保护与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同时,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已经成为促进非遗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本属性,以资本转换的视角去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化过程,进而分析适应于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五章为结语。主体部分共有三章,其中,第二章主要分析皮埃尔·布迪厄和戴维·思罗斯比的文化资本理论,通过分析两种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了两种理论的融合点。在此基础上,分析非遗的文化资本属性和构成。第三章先分析非遗文化资本和文创产品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非遗的文化资本存量是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基础,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是非遗文化资本的资本增量。再分析非遗文创产品特征及开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分别是“非遗无形文化资本向无形文化服务转化”的非遗技艺开发的传承体验模式、“非遗无形文化资本向有形文创产品转化”的非遗文化符号开发的创新衍生模式、“非遗有形文化资本向有形文创产品转化”的非遗产品与其他行业融合的创意设计开发模式。第四章以南京云锦为案例,在分析南京云锦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云锦的文化资本存量与云锦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并结合南京云锦文化资本开发的特点和不足,提出通过南京云锦文化资本的转换,实现南京云锦文创产品多样发展的对策,即将南京云锦技艺转化为无形文化服务;通过云锦传承人,打造南京云锦影视产品;依托南京云锦文化符号,扩大南京云锦的开发空间。本研究提出了两个创新点:一是通过融合布迪厄和戴维·思罗斯比的文化资本理论,将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简化文化资本的转换过程,这表明非遗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二是从资本转化的视角提出了三种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模式,从文化资本转化的视角分析能够始终抓住“市场”的纽带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非遗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以发展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