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以甘肃高校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全球跨文化语境中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值得展开深入研究。跨文化适应主要指个体进入一种全新的文化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是一种双向发展的动态过程。当个体离开自身所熟悉的环境而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不可避免地面临两种文化体系的碰撞,适应便是剥离与个体融为一体的文化记忆而重建一种秩序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平衡的过程。从个体角度而言,跨文化适应内部是一个复杂问题,旅居者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其认知、情感与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状况,而研究者需要从不同的个体行为中分析其共同的特征,找出普遍性规律,从而解决旅居者面临的各种行为与心理问题。本研究选择甘肃各高校的北非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群体的饮食、语言与环境三个方面的适应情况展开调研。量化研究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版,通过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学生适应状况的各方面做出解释;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将语音转为文字,对语言材料进一步分析。基于调查研究,本文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本章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说明,并对本文所涉及的重点概念进行阐释。第二章聚焦于北非留学生的饮食适应,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甘肃饮食文化介绍、北非留学生饮食适应总体现状描述、不同群体饮食适应的差异性分析、访谈结果与分析。第三章针对学生的语言适应展开分析,主要分为课堂语言、人际交往语言与公共语言环境三个方面。首先对甘肃特别是兰州的语言文化介绍,其次为北非留学生语言适应总体现状描述与不同群体语言适应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课堂语言、人际交往语言和公共语言环境适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阐释,最后是访谈结果与分析。第四章聚焦于环境适应,并将其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包括五部分。分别为甘肃地理文化环境介绍、北非留学生环境适应总体现状描述、不同群体适应性差异分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适应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访谈结果与分析。第五章为北非留学生在甘肃高校中的跨文化适应成因与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其原因与影响因素从城市、高校与学生方面提出建议。第六章为结语,在进一步阐释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可取之处以及未来展望的同时也提出论文最终的落脚点:跨文化适应研究并非为了彰显差异,而是寻求人类共性,消除误解,促进共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北非学生在甘肃高校的跨文化适应状况相对良好,总体倾向于“满意”,并以融合性的适应模式为主,饮食适应与环境适应略好于语言适应。北非国家70%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以及日常行为等方面有较多禁忌,这些禁忌是北非留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饮食方面,北非国家多以面包为主食,口味偏清淡,所以与甘肃饮食习惯存在较多差异,但西北各类面食在北非留学生中接受度较高,均表示非常喜欢。语言方面,甘肃处于西北方言区,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导致留学生与当地的人际交往语言出现不少问题。汉语与阿拉伯语在本质上属于两种不同语系,汉语为孤立语,而阿语为屈折语,无论是语音还是语法都存在较多差异,使得两种语言运用以及各自所承载的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环境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中,北非国家大部分为热带气候,即使最冷时也在15度以上,而甘肃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冬天多为零下摄氏度,成为学生的一大适应难点。另外,由于甘肃各地穆斯林数量较多,在宗教与饮食方面为北非留学生提供了较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总体来讲,北非留学生在甘肃高校的文化适应问题较小。在进一步探索中,本研究认为地域文化差异与阻隔、高校与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北非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主要成因,而人格、留学动机与人口统计学因素,身份认同、社交媒体是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内外部因素。
其他文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收入水平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全球食物消费转型,由于区域食物供给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不同地区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谷物类食物消费量下降,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畜禽肉类需求量逐年增加,食物消费向多元化、精细化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趋势使得农业资源压力增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虽然居民营养水平提高,但全球食物消费不均衡,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问题并存,气
隐性采访是新闻采访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缺失,其法律地位始终模糊不清。社会上,舆论较多,关于其合法性的问题,支持者和反对者意见不一。长期以来,隐性采访为新闻的采集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近些年来,由其引发的侵害公民人格权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伦理层面,因此对隐性采访引发的新闻侵权问题做一次系统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既可以弥补理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加快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目标。科技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根本载体,是科技创新极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下,科技专业人才在区域内的集聚带来的知识效应和扩散效应不仅可能导致各个区域之间在科技、行业、创新能力等各个领域的悬殊,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各个区域的健康发展,造成各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脸识别系统、在线语音助手等人工智能产品充斥在我们周边,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法律领域,人工智能著作权和侵权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民事法律主体地位的思考。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面对具有独立意志的强人工智能到来的可能性,为了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是否可以赋予其法律主体地位呢?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分
课堂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然而这一时期进行线上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初次接触到线上教学,对课堂互动的组织缺乏有效经验。论文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课堂互动问题,从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历史演历、对外汉语线上线下教学的比较、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现状、不足以及解决策略五个方面来结构论文,共分五章展开研究。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主要包括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要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年轻干部能否做到廉洁自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不扣好第一粒扣子,就可能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贻误党的事业。作为年轻干部,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看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近年来,腐败呈现低龄化趋势,说明腐败问题的复杂性,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同伴支持为主导的社会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MHD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与个体指导、随访管理等在内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同伴支持为主导的社会支持干预。随访3个
线上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需要讲究教学法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需要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而图示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简洁性、广泛性的特点,这种教学法对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更适合应用于线上初级汉语综合课。本文结合在河南理工大学文学院线上汉语教学的实践,首先对图示教学法运用于《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展开调
科研活动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科研产出是科研活动成果的直接反映,能够体现教师的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能否将自身所学转化为社会产品,履行高校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服务社会职能的评判标准之一。因此,厘清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助力高校科研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