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课程标准》视角审视语文主体性教学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007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是教育的天然使命。目前,语文教育仍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在第一章概述了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现状,并对语文主体性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释,说明语文主体性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课程标准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更是反映了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论文的第二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理念的体现,并据此提出了五条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得到发展。论文的第三章重点论述了语文主体性教学评价,主要从教学评价的理念、原则、内容、主体等方面来论述。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主体性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育注入了活力,也赋予了语文主体性教学新的使命和要求。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语文主体性教学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眼前发展,更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其他文献
成人教育是美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成人妇女是成人教育学习者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男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更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哲学家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知识观作为哲学中一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份通过阐述综合课程的概念、内涵及理论依据,试图为综合课程作出定义及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并以此提出开展综合课程的优势及作用,并说明了综合课程的目的
摘要: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换情绪,传达信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说法,可见说话的重要性。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才的表达和交际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载体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他们敢于表达和学会表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积极的语言评价让学生“敢说”,让学生“乐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