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ch319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研究视域中,关于其创作的继承与借鉴、文学审丑、小说中的性别叙事、“民间”与民间立场、狂欢特色等研究相对较多,各类研究在深度、广度、方法和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实绩。相对而言,其小说意象研究及纵深论述较少,小说意象也限于“儿童”、“动物”、“鬼魅”、“寺院”、“吃人”等方面。由此可见,对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提炼及对“肉”意象所蕴涵文化意蕴的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力求以“肉”意象的文化解读为突破点,即从文化角度解读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在意象学与小说叙事学研究基础上,定位本文中“意象”与“文化”视角,通过对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提炼、分析,探讨“肉”在莫言小说中的地位。将曰“食”:“无肉不欢”的斑斓盛宴、曰“色”:身体及欲望表达、“食草”与“食肉”的对立统一、“灵与肉”的哲学沉思四个层面归结为“食”、“色”两个切入点,重点分析莫言笔下“肉”意象的丰沛淋漓、汪洋恣肆,非肉不食与食草家族的矛盾统一,“食”与“色”的碰撞、纠结,进而阐释“肉”意象的文化蕴藉。从民族文化心理探源、民间与地域的互融影响、饥饿与孤独浇铸的个体生命记忆三个方面分析“肉”意象的文化根源。其中,从民族文化心理层面分析食、色两方面“肉”的根源积淀,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肉”的定位、期野;从与庙堂对立的“民间”范畴内,尤其是齐鲁民间与地域的交融影响中找寻“肉”安身立命的根源;从作家莫言童年饥饿、孤独的个人感受和生命记忆入手分析作者偏爱“肉”的原因。可以说,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是一种文化意象,是传统文化中食、礼精髓的延续,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文化记忆符号,是食、色文化古今发展的折射,是作者复杂生命体验的文化表达。因此,有必要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文学意象范畴里全新的“肉”意象群,探讨“肉”意象的文学审美价值;从“肉”意象的寓言性及世俗精神指向视角探讨“肉”意象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说,从文化的视角深入研究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有助于从深层结构揭示莫言小说内容与思想的丰富性及深刻性,有利于解读作家小说文本的独特意义,有益于莫言小说意象的整体研究,有助于作家间、作品间的比较分析,同时也有益于探寻出社会学、民俗学层面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
其他文献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能完善市场经济,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此,我国政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远程医疗、家庭保健等新型医疗服务方式逐渐兴起,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正在向以家庭、社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变。在这种情
乙烯装置产生的大量废碱,因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物,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废碱的处理工艺也日趋完善.其中湿气氧化法处理废碱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2水平的变化以及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52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度18例,中度19例,重度15例)血清的IL-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56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8)和实验组(n=128),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实
江苏及邻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中朝断块区、扬子断块区和昆祁秦断褶系三大一级构造单元。研究区内有切割岩石圈级的深大断裂郯庐断裂,有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质构造非
<正>一、三种人的生活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小姐、太太、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二、
期刊
<正>同济大学和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经多年攻关,研发出以聚乳酸(PLA)为基材的无纺布和底膜,成为全球首款采用创新技术应用于卫生巾的材料。聚乳酸材料还能植入人体,用
随着人们对旅行环境、出行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交通革命”,高速动车组无疑扮演着铁路高速时代生力军的重要角色,其安全防护工作更是不容忽视。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务信函在国际商务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信函的翻译也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商务翻译可以促成贸易的顺利进行,反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