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褪黑素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主要调节昼夜节律以及作为活性氧和活性氮的清除剂。在植物中它是强有力的抗氧化剂,所以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NAT)和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是褪黑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但是茶树体内褪黑素和它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相关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茶树的褪黑素进行提取分离,通过R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褪黑素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主要调节昼夜节律以及作为活性氧和活性氮的清除剂。在植物中它是强有力的抗氧化剂,所以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NAT)和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是褪黑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但是茶树体内褪黑素和它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相关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茶树的褪黑素进行提取分离,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CsASMT和CsSNAT c DNA的全长序列,用原核表达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运用q RT-PCR对其表达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为了探究茶树叶,花和种子中的褪黑素含量差异,我们对它们分别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实验表明:叶片中的褪黑素含量最高,达到5.12ng/g,花和种子中的褪黑素含量较低分别为1.25ng/g和1.59ng/g。另外干茶中没有检测到褪黑素的存在。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7、8月为代谢水平旺盛期,体内活性氧增多,因此,褪黑素含量的增加来清除过多的活性氧,缓解其给植物带来的损伤。在24h内,种子在5点和14点出现褪黑素含量高峰,分别为0.869ng/g和1.59ng/g。2.利用RACE技术从茶树中得到了CsASMT和CsSNAT基因的c DNA全长,其全长序列分别为1282bp和1014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065bp和744bp,分别编码354和247个氨基酸。3.多序列同源比对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表明,CsASMT与Mz ASMT9(KJ156531)同源性最高为57%,CsSNAT与Vv SNAT(CBI31163)同源性最高为66.19%。CsASMT基因有腺苷蛋氨酸(SAM)结合位点和N-乙酰基-5-羟色胺(NAS)保守结构域。CsSNAT具有乙酰辅酶A的保守结构域。4.将CsASMT和CsSNAT基因的ORF框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Mal-c2X中,然后再转化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中,加入0.5 mg/ml的IPTG,在28℃下诱导6h后,生成可溶性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50 k Da和70k Da左右。利用HPLC测定其活性发现,CsASMT蛋白不具有催化活性,CsSNAT蛋白具有较弱的催化活性。5.茶树叶片在4℃,经100μmol/L褪黑素溶液处理后,抗逆基因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但总体趋势相同。Mn-SOD、APX和CsASMT处理5天后上调到最大值,CAT、dhn2和CsSNAT处理3天后上调到最大值,其中dhn2上调倍数最大,与对照相比上调了5.3倍;在茶尺蠖取食后,CsASMT和CsSNAT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表达量变化微弱。CsASMT基因24h上调到最大值,约是对照的1.4倍,CsSNAT基因9h上调到最大值,约是对照的1.8倍。在Me JA处理后,CsASMT和CsSNAT基因都在3h上调至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1.3倍和2.3倍。在ABA处理后,CsASMT在各个时间点均为上调表达,12h上调至最大倍数,约是对照组的4.2倍,CsSNAT在诱导后表达量变化较小。在SA处理后,CsASMT在各个时间点均为上调表达,上调倍数较大,12小时上调至表达最大值,约是对照的7.8倍,CsSNAT经SA诱导后,各时间点均下调。根据实验结果,褪黑素可能对茶树叶片低温胁迫起到防御作用,在茶树叶片的抗逆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另外,CsASMT对ABA和SA的处理比CsSNAT敏感。
其他文献
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的木本植物,是我国最古老而又独有的果树种质资源,已有8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西山焦枣是安徽省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其Vc含量可达593.8mg/100g,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西山焦枣在栽培方面也曾遭遇过枣疯病的侵害,30多年前,就有专家提出用铜钱树作为抗枣疯病的砧木
为研究根际解钾菌在土壤和烟草根际的定殖动态、促生效果及分子机理,本研究选用对烟草具有特异亲和性的两株解钾菌假单胞菌TK35和TK55菌株为材料,采用发光酶lux AB基因标记技术,追踪菌株在不同类型土壤和烟草根际的定殖情况,考察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烟草根系生长相关基因HPGPnt3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为研究根际促生菌促生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从大肠杆菌WA803菌株中提取质粒
黄山白茶1号是由黄山群体种变异而成的叶白型单季白化品种,是一种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在白化期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具有低叶绿素含量,低茶多酚,高氨基酸的特点。我国对白化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化敏感型,白化机制,返绿机制等研究上,施肥对白化茶的影响研究甚少,茶树作为叶用作物,对氮肥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作物。大多白化茶茶园为了保证茶叶白化度,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茶园中施入大量有机肥,但有机肥肥效缓慢,对茶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主要导致蛋鸭产蛋量下降,该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广东、江苏、安徽和北京等地都有报道,对水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0年实验室分离得到鸭坦布苏病毒AH-F10株,由该毒株为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M、E和M-E三段基因,大小分别为516bp、345bp和879bp。克隆至p MD-19-T,测序成功后分别将
小麦收获前遇雨容易造成籽粒直接在麦穗上发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小麦籽粒颜色与穗发芽抗性紧密相关,研究籽粒颜色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可以为白皮/琥珀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对籽粒颜色和穗发芽抗性进行QTL检测,分析其对籽粒颜色和穗发芽抗性的效应,进一步挖掘能降低籽粒颜色且能提高穗发芽抗性的优异等位变异,同时,利用258份微核心种质资源和163份
黑茶(Dark tea)一般是由粗老叶片加工制成的,含氟量普遍高于其他茶类。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有长期大量饮用黑茶的习惯,过量的摄入会导致饮茶型氟中毒。黑茶中氟的毒性不仅取决于氟含量的高低,更与氟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黑茶化学组分复杂,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必然会影响茶叶中氟的生物利用度。此外,当地居民在饮茶时有添加奶、盐和酥油等习惯,而膳食添加也会影响茶叶中氟的生物利用度。因此,研究黑茶中氟的生物
本文研究莲藕的不同部分营养物质、种藕及新藕营养物质的变化及对加工产品的探究,进一步增加莲藕生长规律数据库的内容,增进莲藕产品的种类和改善优化加工工艺,为莲藕的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莲藕不同部位营养特征。莲藕不同部分的特征物质不同,含水量为藕节>藕皮>藕心,而干物质含量为藕节<藕皮<藕心,藕心干物质含量为19.4%;藕心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淀粉占碳水化合物的85%;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2020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中,初中数学项目组将数据分析素养的评价要素划分为数据意识、数据处理、数据随机性三个维度,各维度下设立若干评价要素。以M8AS161、M8AS162、M8AS163为例,说明数据分析素养测评试题的改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