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John Bard,Bradton和Shawle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后,人类世界开始与芯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到电灯的控制单元,大到电脑的CPU,集成电路从一开始就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如今被各种可穿戴、移动设备所统领的时代,芯片更像是电一样,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同时,随着人们对于移动设备,比如手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让研发人员对芯片的计算能力,功耗优化,甚至于芯片的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从侧面也促进了这个行业的进步。随着芯片设计的复杂度越来越高,设计成本和难度也逐年攀升,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移动通信设备手机来说,其核心部件的基带芯片,它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也是很可观的,而且功耗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功耗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产品的核心考量,同时也制约着基带芯片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英特尔公司的一款基带芯片中的ARC子系统展开。ARC子系统是基带芯片中为了更高效的控制底层模块而新添加的一组32位的四核处理器组,用于系统控制和数据的处理。其功耗的降低对降低整体基带芯片的功耗有显著帮助。动态功耗调节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使ARC子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以及负载下能够工作在一个和其负载相匹配的电压和频率之中,从而达到优化和降低功耗的目的。由此可见,动态功耗调节系统通过调节和优化时钟频率和模块供给电压,从而达到优化其功耗的目的。本文通过基于C语言的定向测试用例来实现对动态功耗调节系统的定向验证,同时通过搭建基于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通用验证方法学的验证环境,对动态功耗调节系统进行更随机化的验证,从而覆盖到基于C语言的定向测试用例无法覆盖到的一些情况,使我们的验证更加完备,验证更具有说服力。本文通过对动态功耗调节系统的设计使得ARC处理器组在使用动态功耗调节系统后系统功耗比之前降低了35%左右,同时,对于该动态功耗调节系统来说,其自身的功耗相比其他的版本也降低了56%左右。在验证上,通过不同验证环境,撰写不同的测试用例最终使得覆盖率达到100%,使验证更完备,同时也使得设计更符合功能的需求。综上所述,该论文中关于动态功耗调节系统的设计,具有更实际的工程意义,同时,功耗的优化也使该项目的基带芯片具有与同类型产品相比更低的能耗,以及更高的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