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旅游的内在本质。旅游要始终立足于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旅游的发展脱离不了文化的支撑。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是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研究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旅游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理念的缺失导致旅游地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过程缺乏生机,对文化的漠视使得旅游地文化空间各要素间的协同关系越来越艰难。因此,对旅游地文化及其空间形成机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旅游空间研究、旅游地文化研究和文化空间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文化空间的概念。以系统理论、文化型态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不同学科背景下旅游及其系统的构成要素,提炼出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文化关联以及相互作用,推演旅游地文化空间形成机理,得出:旅游地文化空间刖时间维度经历了地域文化的形成、旅游与文化的碰撞、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旅游地文化空间形成四个阶段;从空间维度来看:地域文化的空间差异性、文化结构的差异性、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旅游地文化空间形成的基础,并从整体优化和要素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了旅游地文化空间的优化路径。结合六角亭老城区的历史文化沿革、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条件,在分析推动老城区旅游发展力量的基础上,以旅游地文化空间构成要素、形成机制以及优化路径作为理论依据,拟定老城区文化空间的优化路径为:文化与资源相结合,塑造“仙居恩施圣地、千年施州古城”的旅游形象;适时有序地引导旅游者,逐步推广老城区旅游亮点;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与设计;多角度提高旅游地居民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发挥旅游地媒介的桥梁作用,打造优势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