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网宅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资源的分配方式,也直接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网络不仅作为传输、接收信息的虚拟共享平台,还渐渐形成一种文化,承载着人们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的活动,并且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行为方式、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笔者希望运用环境心理学的部分理论基础作为研究支撑,研究新的行为方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对网宅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网宅行为对空间的需求,通过建筑空间设计创造出合理的支持网宅行为的空间,力求将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更紧密的连接起来,使新的生活模式变得更为流畅。论文的主旨是研究网宅行为,设计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网宅人群行为需求的网宅空间,即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网宅空间设计研究。首先通过对研究人群和研究空间范围的限定,明确了网宅行为和网宅空间的定义。然后通过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已有数据收集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寻找可以或经常发生宅行为和网络行为的空间,比如互联网工作从业者的家、大学生宿舍、网吧等,运用观察法和社会调查法,研究这些空间环境和在此活动的人群,包括人群行为、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继而与论文所提出的网宅行为和网宅空间对比分析,解析网宅空间,列举网宅空间的影响因素及分类,总结分析网宅空间的现存问题,探讨网宅空间的设计意义。针对网宅空间的现存问题,研究最终提出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网宅空间设计原则和网宅空间的设计方法,对今后的网宅空间设计进行指导。遵循网宅空间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本文不仅关注单个网宅空间,还探讨了网宅空间的组合形式,保证其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及功能的完备性。同时,讨论网宅空间自身组成的系统,网宅空间在大的空间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不仅对其内部空间,对其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也加以考虑。总之,本研究希望最大化利用网络发展带来的好处,支持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为需求人群提供网络活动功能和居住功能相结合的空间,为网宅行为提供适合生存的可能性空间。通过研究环境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为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可支撑的理论依据,创造舒适健康的网宅空间,满足年轻一代生存和理想的共存,并以此为基点致力于创建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
其他文献
在声学领域中,视听交互方面的研究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类型的声音在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空间中都会对不同的视觉感知有不同的影响。在大型综合铁路客运站中,复杂的物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不少城市需调整其行政区域划分以适应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005年4月,广州重新划分行政区域,东山区、芳村区被撤销,分别并入越秀区和荔湾区,
本文是一篇在实际应用中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运用于历史文化保护及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应用研究类论文。 近年,国内各大中城市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
学位
城市在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历史村落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冲击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历史村落更新的两种模式,主动更新与被动更新。认为主动更新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有别于学科性教学体系,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上。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是职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