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在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历史村落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冲击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城乡结合部的历史村落更新的两种模式,主动更新与被动更新。认为主动更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的是私人和集体组织的经济利益,而以村落共同体为基础的历史建筑、环境、文化被忽视了,经济成本很低,社会成本却极为高昂;被动更新模式实质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它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文脉,忽视了对村民的社会关怀,忽视了弱势群体需求,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历史村落更新仅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标准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历史村落更新与保护的协同进化模型。认为城市新旧结合部历史村落的更新改造是一个村落与城市结构优化的“进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通过村落和城市“以最完美的方式相互改变和适应”,而非城市粗暴地吞噬农村;从时间维度来看,两者的作用应当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融合过程,而非-蹴而就的、断裂的替换过程;从方法层面来讲,城市与农村应当“通过不断保存个体所拥有的互利并略微有利的结构而改变”,而非简单地放弃一方的利益以换取另一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城市新旧结合部历史村落与城市应当像花与蜜蜂一样,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协同进化”,循环不息。
最后,本文通过黄埔村的实例,阐述了协同进化模型在城乡结合部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