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中亚考察家,他在1870—1885年间曾四次率队在中亚进行考察旅行,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地理和人文研究成果,为俄国收集了大量情报。在旅行结束之后,普尔热瓦尔斯基整理出版了相关游记作品,他的这些游记作品对我们认识百余年前的地区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具有一定帮助,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文献记载的不足,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游记具有一定的殖民色彩,这方面也同样值得关注。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以话语分析的方式研究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受到帝国主义进程影响的文化。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游记所具有的殖民色彩使其自身成为后殖民主义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叙述以欧洲文化为中心,俯视亚洲文化,用归化、二元对立和总括性的叙述方式打造了奸诈、狡猾、怯懦、贪财的亚洲人形象和破败、落后、腐朽、等待救赎的亚洲形象,成功借助“他者”通过东方主义话语完成了自我的定位,将欧洲与亚洲打造成对立面。但是,他的二元对立的叙述方式、他在游记中打造的西高东低式的巨大差异和他故意忽略中国文化的做法则反映出他的欧洲中心主义心态;除此之外,普尔热瓦尔斯基还以他在游记中打造的西高东低式的巨大差异为理由提出文化托管的殖民建议,这样,他的殖民思想在他的欧洲中心主义心态和文化托管思想中得到了最佳体现。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殖民思想是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列强对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凯觎、沙俄的扩张传统、亚历山大二世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欧洲探险者的殖民情绪以及普尔热瓦尔斯基特殊的身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他的这种殖民思想对俄国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