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化石能源是世界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其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及不合理利用,大部分化石能源在本世纪内将被开采殆尽,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合理利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关键。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分布广泛、可再生性强、低污染和总量丰富等优点。目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中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因具有利用效率高,用途广泛的优点而成为研究的重点。生物质气化制取中高热值合成气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热化学转化工艺之一。通过生物质气化技术,实现生物质的清洁能源转化,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典型农业秸秆及生物质废弃物——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壳和重庆地区劣质贫煤作为实验对象,考察了煤与生物质的混合样品在二氧化碳气氛下的气化失重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固定床内的玉米秸秆与煤共气化实验的产气组分、产气热值及气化残余焦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煤与生物质共气化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且不同秸秆与贫煤共气化产生的协同作用大小不等,大豆秸秆与煤的产生的协同效应最强,花生壳次之,玉米秸秆最弱。在固定床内低比例的玉米秸秆可促进煤的气化过程,两种气氛下(氧气-氮气-水蒸气气氛和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气氛)适当秸秆的加入促进了产气组分,升高温度会促进H2与CO的生成,掺混秸秆可增加气化焦内微孔数量。采用CO2作气化剂可明显提高可燃气体组分及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