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植物野茼蒿的入侵生物学及其综合管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odo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是中国境内的一种外来入侵植物,为有效地综合管理该外来入侵种,我们在实验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开展了该种的繁殖生物学、抗逆生理学、光合生理、入侵地种群生态位、化学他感作用的实验研究,并测定了其重金属元素含量,旨在预测该种在我国境内可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为该种的有效治理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野茼蒿的种子几乎没有休眠期,成熟后即可萌发,且萌发率极高,达到100.00%。在常温条件下储藏一年后,但种子仍然保持活力。这些特征可能使野茼蒿种子在不适宜时期萌发,导致大量幼苗死亡,从而限制了其种群的扩张;2、野茼蒿是一种典型的需光种子,这预示对土壤进行深耕,可遏制野茼蒿种子的萌发和出苗,从而达到防除该外来入侵植物的目的;3、野茼蒿种子对NaCl盐浓度的耐受性较差,当环境盐浓度高于0.05mol·L-1时种子萌发就明显受到限制,当环境盐浓度高于0.15mol·L-1时,其萌发率极低,种子几乎不萌发;4、野茼蒿种子对环境的酸碱性适应范围较宽,pH值为4.00~10.00时,其种子萌发率均高于82.67%;5、野茼蒿种子在15℃~30℃范围内,萌发率高达98.00%,在35℃高温或10℃低温的环境中,依然有少量萌发。相比较于低温环境,高温对野茼蒿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更大;6、野茼蒿种子能够在相对干旱的环境中萌发,在土壤湿度5%时,最终萌发率仍然达到66.67%;7、野茼蒿等菊科杂草种子的风扩散试验表明,野茼蒿及其菊科伴生杂草的瘦果大多分布在母株4m以内的范围,但也有少部分扩散到4m以外的范围;8、野茼蒿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19.98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20.16μmol·m-2·s-1)和饱和点(1311.88μmol·m-2·s-1),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阳生杂草。比较发现,野茼蒿对光照的适应幅不如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9、试验表明,低于或等于0.14mol.L-1浓度的NaCl范围内,野茼蒿植株叶片内MDA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野茼蒿植株能够适应低浓度NaCl(0.14mol.L-1)盐胁迫。在轻微的盐胁迫下,野茼蒿植株在纵向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可能通过增加叶片数量,使自身产生更多枝芽。10、5℃低温或42℃高温处理野茼蒿48h后,与对照相比,野茼蒿叶片内的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POD酶活性均没有明显差异,反映出野茼蒿对高温胁迫不敏感,也预示着该外来植物在我国有广阔的潜在分布范围。11、草甘膦和百草枯作用下,野茼蒿叶片的MDA、Pro含量和POD活性增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力降低,表明草甘膦和百草枯均使野茼蒿细胞脂膜受损,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其生长严重受抑。应用这些生理指标,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地比较野茼蒿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使用1/2倍推荐剂量的百草枯或草甘膦就可以达到控制野茼蒿的目的。12、在浙江金华北山地区的野茼蒿入侵地,野茼蒿的生态位宽度为0.4305,位于伴生杂草中的第7位,与野茼蒿生态位重叠最大主要杂草有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一年蓬(Erigeronannuu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睫毛牛膝菊(Galinsoga parriflora)、龙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album)、鳢肠(Eclipta prostrata)、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和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等。就调查的样地而言,野茼蒿的出现频率和生态位宽度均比常见杂草一年蓬、狗尾草、马唐要低,说明其杂草性不强。13、野茼蒿茎和叶浸提液中含有化学他感作用物质,对其他植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能促进野茼蒿幼苗的生长,说明野茼蒿种子形成了适应自身分泌的化感物质某种机制,这种机制可有效的保护其后代,为扩大种群奠定基础。14、对4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野茼蒿对某些有毒重金属原始具有一定的富集效应。但从总体上分析,在比较的24种野生蔬菜中,野茼蒿的食用风险处于第16位,具有一定的食用风险。综上所述,野茼蒿对温度、pH值、湿度等具有较宽的耐受幅;虽然模拟盐份胁迫逆境条件下的生理指标测定表明野茼蒿能够适应轻微的盐份胁迫环境,但是盐环境下野茼蒿种子萌发受到明显抑制,总体上,野茼蒿不适于盐碱地和海边滩涂环境。同时,野茼蒿对光照的适应幅不如小飞蓬、一年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即生态位宽度)也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一年蓬、狗尾草和马唐等广阔。因此,与其入侵地其它常见的伴生杂草相比,野茼蒿属于入侵性不强的一类外来植物。在防除上,经常翻耕可以有效地遏制野茼蒿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选用百草枯可以快速、高效地触杀野茼蒿植株体。如果作为野生蔬菜,由于其对某些重金属原始具有一定的富集效应,因此食用时应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人体不同解剖部位正常皮肤组织和不同时期瘢痕组织神经的构筑情况,比较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神经构筑规律,探寻神经在创伤愈合和瘢痕转归中的作用。 方法:将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前鞘下负压引流装置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2014年在重庆市东南医院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4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目的:在通过对首次行THR的患者进行随访取得的完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使用Harris分类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初步比较不同髋关节疾病行THR后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疾病行THR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钼靶机及其配套的立体定位装置直接穿刺活检(Stereotactic core needle biopsy SCNB)或导入特制的钢丝定位针指导手术切检(Needle localized operation bio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患者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刺激应激的影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且观察术后苏醒特点,为探寻更为合理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团队在认真研读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度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目标,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及区域
目前,我军被装仓库普遍存在布局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官兵个性化需求,提高被装保障效率,本文以重庆某被装仓库为例,设计了一套SLP分析方法与DEA方法、AHP方法相结
背景:颈椎管退变性狭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已严重影响到许多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颈椎韧带退变致颈椎管狭窄的发病时间越来越趋向于
干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定向分化功能。近年来,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成体动物骨
目的:以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为基础,观察容量治疗后失血性休克家兔体温变化,研究这种体温变化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掌握如何纠正低体温后凝血功能变化。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