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差异对族群关系的影响——以多族群共居的尼博寨种植园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以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尼博寨种植园中蓝靛瑶、红头瑶、哈尼族以及其他族群的族群关系为证,论述了语言差异对族群关系的影响。认为:1、语言是族群识别的重要标志,语言的差异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从而导致持不同语言族群间的交流障碍,进而形成了族群间的隔阂;2、在一个多族群构成的权力体系中,语言的差异不仅导致了族群隔阂,还进一步形成了族群间的等级关系——与权力中心所掌握的语言关系越是亲近的族群,在这个体系中掌有的等级越高,反之亦然;3、语言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使观念无法在不同的族群间共享,从而使不同的族群形成对世界的不同看法,最终导致偏见,甚至是冲突的发生。   语言差异对族群间关系所起到的疏离和破坏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其他文献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石林县境内,撒尼人信仰传统的原始宗教,而祖先崇拜是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加速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都经历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的解体,劳动力
云南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组织的研究,是属于文化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案例研究。近年来,曲靖市农村“文化户”这种民间文化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形成了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缅甸女人嫁给中国的男人,选择在中国生活,她们大多数嫁给生活在中缅边境与自己同一民族的中,国人。云南是中国与缅甸边境线最长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村民自治制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有效的重要制度,也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伟大成果。村民自
作家左拉曾经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
本项研究选取了一个汉族移民社区,主要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和相关理论重点考察了一个多文化、多文明汇聚的区域空间——园村汉族移民的生活状况。研究表明,一方面伴随移民的出现
自1956年土地改革以来,永宁地区被纳入了国家统一的管理体制当中。从此,永宁摩梭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变迁,其婚姻家庭的变迁尤为深刻。   本文把1950年以来永宁摩
2002年6月9日 ,是我国的第一个“安全生产月”的宣传咨询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各地群众纷纷参加活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 ,许多市民在“安全重于泰山”的横幅上签名 ,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