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婚姻文化变迁研究——以仓房村为个案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加速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都经历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的解体,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相比以前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人员流动正逐步走向合理化。人的流动,特别是青年的流动给传统社会带来了诸多变化。东乡是一个民俗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地方,以婚姻家庭为主的各种习俗,在传承中有着变异,在变迁中有着传承。包办婚根深蒂固,彩礼直线攀升,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存在,也是经济、社会、宗教等综合因素催生的结果。这其中,婚姻家庭随着经济基础的巨大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变迁,这种变迁将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深刻、广泛地继续下去,直到一种新的替代形式出现,新一轮的变迁继续发生。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研究的缘起、婚姻家庭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对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作为个案的仓房村。根据“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并考虑了文化的积累性,这一部分是对东乡族的包括地理位置、宗教文化、语言、生产生活等做一个整体的概括,这也是研究的基础。本部分主要基于历史文献,地方志和档案资料的搜集,以期对田野点从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以及风俗习惯等有一个基础性的交待。  第三部分,婚姻形态变迁—传统框架与现代性调适。从传统框架到现代性的变迁,东乡族的婚姻形态在传承中有着变异,在变迁中有着承继,在不断变迁的文化体系中,失衡和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东乡族的婚姻文化在调适中寻找着新的平衡点。  第四部分,婚姻结合的途径。“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找赤”在婚姻缔结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习俗惯力与民众生活圈限定着通婚区间。  第五部分,聘礼和嫁妆的变迁。女性的价值用价格来体现的婚姻无疑属于买卖婚。彩礼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收入的增长,彩礼的授受和陪嫁的奉送授受受到“行情”的制约,其波动遵循着潜在的“补偿”原则的同时相伴而生了财产转移的功能。  第六部分,婚礼的时空场景。婚礼的传统意义经过几千年的延伸,依然面目清晰:慎重择偶、缔结婚约、向社会公开表示等。法律的约束只是民众结婚的一种程序,民俗对婚礼则起主导作用,婚俗礼仪更易为民众认可。在婚礼的两个空间场景中,男方家庭喜上加喜,女方家庭则是悲喜参半,哭嫁表达了母女生离死别的情感依恋,同时反映了新娘对角色转换的担忧与心理压力。  第七部分,婚姻的终结——离婚。伊斯兰教认为,婚姻是主赐的良缘,是确定的一个盟约,不可轻易去破坏它,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它。东乡族的婚姻正在日益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离婚率在慢慢的升高。  第八部分,结束语。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视觉传达在品牌建设中的设计与运用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品牌建设的概念和意义,接着分析了视觉传达概念以及表现特征,最后论述了视觉传达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以便可以更好地将视觉传达运用于品牌建设之中,创建出更多优质品牌。  关键词:视觉传达;品牌设计;建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广告设计和投放,希望通过良好的广告设计和投放来更好地加强品牌营销。在进行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