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ET分子在贵金属(111)表面的自组装及反应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精电子器件的发展是国际科研竞争的重要前沿。目前硅基电子器件的工艺和集成度已经无法满足微纳级别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因此,发展可应用于微纳电子/光电子器件的新型高性能半导体材料是一个关键问题。石墨烯是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单原子层材料,并且具有很高的电子传输速率。但是,本征石墨烯的带隙为零,无法作为半导体应用于电子器件。获得稳定性好、长程有序和高电子传输性能的二维半导体材料仍是关键性难题。单原子层的二维有机材料具有多样性、带隙可调性和环境稳定性等特点,近年来在新型电子器件研发方面显示出可观前景。然而,单原子层二维材料的表面合成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反应产率低、覆盖率低以及杂质难除等。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带有特殊官能团的C30H21O3N3(简称Ph-PET)分子作为前驱体,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Au(111)、Ag(111)和Cu(111)表面系统地研究了Ph-PET分子的自组装与反应。不同于前人的单步反应或单一类型的多步反应,本工作可控引发多类型分步反应,提高了反应产率和可控性,获得了长程有序含三嗪环的单原子层二维材料。通过对比不同金属表面的Ph-PET分子的自组装和反应,结合理论计算,深入探讨不同金属表面电子局域性以及电子聚集对表面分子反应的影响。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STM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DFT理论计算研究了Ph-PET分子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和分步反应。通过热激发,引发对应于Ph-PET分子官能团的三种类型的分步反应,包括炔基环三聚反应、C–O键断裂反应以及C–H键活化反应。此外还通过CI-NEB方法模拟反应过程,明确衬底在反应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步反应获得了大面积的、长程有序的含三嗪环的类石墨烯单原子层二维材料,达到了提高反应产率和可控性的目的。所得含三嗪环的二维材料的理论带隙为3.41 e V,是一种宽带隙有机半导体。考虑到含三嗪环共价有机框架的良好稳定性,该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在宽带隙半导体相关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考虑到Ag(111)表面和Cu(111)表面的催化活性高于Au(111)表面,结合STM与DFT结果,对Ph-PET分子在Ag(111)表面和Cu(111)表面的自组装及反应分别进行了研究。Ph-PET分子在Ag(111)表面可以形成类似于在Au(111)表面所获得的自组装结构,但其有序性低于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通过研究退火对Ag(111)表面组装结构的影响,发现退火处理导致Ag(111)表面组装结构发生转变。另一方面,Ph-PET分子在室温下沉积到Cu(111)表面形成的是无序结构,而通过退火处理会形成密排结构。Ph-PET分子在这两种衬底反应过程的DFT模拟结果表明,Ag(111)和Cu(111)衬底表面金属原子会参与到反应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致使分子之间发生偶联,最终形成共价结构。对比分析和研究了Ph-PET分子在Au(111)、Ag(111)和Cu(111)三种贵金属表面的自组装及反应。通过DFT计算研究Ph-PET分子在三种衬底的表面电子性质对表面结构和反应的影响,发现衬底表面的离域电子会影响Ph-PET分子的迁移能力:Ph-PET分子在Au(111)表面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强,而在Ag(111)和Cu(111)表面的迁移能力较弱。这种差别使得Ph-PET分子在Au(111)表面形成单一的自组装结构,而在Ag(111)表面可以经历多步结构转变。由于Cu(111)表面的电子的离域性相对较差,使得分子移动受限,导致Ph-PET分子在Cu(111)表面难以自发形成自组装结构。表面电荷分布差异会影响Ph-PET分子的反应活性,导致Ph-PET分子在三种衬底表面发生选择性C–H键活化反应。本论文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表面分子反应以及表面合成二维单原子层材料的理解,进而推动新型二维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的研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锌离子电池以其成本低、安全性高、生态友好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众多电极材料中,钒基材料,尤其是钒氧化物,具有开放式的框架结构,可容纳大量的Zn2+离子进行能量存储。虽然二价Zn2+可通过多电子转移反应提供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比容量,但Zn2+离子电荷密度高、离子半径较大,会与主体材料产生强静电引力,加速主体材料晶格结构的弯曲振动,同时引起电极材料严重的晶格变形,导致主体材料
非凸优化问题即具有非凸目标函数或非凸约束集的优化问题。机器学习、压缩感知、数据挖掘等领域中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均可建模为非凸优化问题。然而,凸性的缺失给此类问题的算法构造及收敛性分析带来了挑战。近年来,非凸优化问题的算法探究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因其具有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实时求解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四类不同的非凸优化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可以高效求解的神经
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使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开发低成本、高效的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廉价高效地生产氢气有望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契机。近年来,过渡金属磷化物及偏磷酸盐以其电解水析氢/析氧活性高、稳定性好、以及p H耐受限宽广等诸多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低载量、高导电性以及高稳定性过渡金属磷化物及偏磷酸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过渡金属偏磷酸盐鲜有报道,其合成方法和性能仍
碘代芳香类有机物作为小分子碘代有机物(如碘仿和一碘乙酸)的重要前体物,其毒性高于碘代脂肪类副产物的毒性,且远高于氯代和溴代类似物的毒性。碘代芳香类有机物的生成直接影响水质安全,因此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锰氧化物(高锰酸钾(KMnO4)和二氧化锰(MnO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被广泛用于去除水环境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研究发现KMnO4和MnO2处理含碘水时将引起小分子碘代有机物的生成,威胁其
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推动了高效环保的清洁能源转化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可充电锌空电池由于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出色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而被视为下一代可持续能源转换设备。然而,锌空电池的发展一直受到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缓慢的反应动力学速率与过高的反应势垒的制约。因此,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OER/ORR双功能催化剂成为发展锌空电池的关键。在众多非贵金属催化剂中,金
核反应堆精细中子输运-传热-流动(Neutron Transport-Thermal-Hydraulics,NTH)耦合计算是先进反应堆数值模拟的研究重点之一,涉及中子物理、流体力学以及传热学等多学科交叉。由于中子输运模拟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差异性,堆芯内部耦合NTH过程的精细模拟仍需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实现简单,具有强并行性和多场耦合优势的格子Boltzmann(Lattice Bolt
发展新型、高效的能源载体形式,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众多新兴能源体系中,氢能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氢能的制备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采用水电解的方式制备的氢气具有纯度高、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解水所用的催化剂仍然是Pt,Ir等贵金属催化剂,这导致其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大力发展高效的低贵金属负载量或非贵金属催化剂来降低大规模制氢的
本文以2A97铝合金厚板热加工-热处理过程为载体对第三代铝锂合金晶粒/析出相关联演化及其影响进行研究。论文运用SEM、EBSD、TEM等方法对组织演化进行系统表征,基于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和浸泡试验对合金性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A97铝合金晶粒/析出相关联演化及其性能响应规律。论文揭示了预析出粗大T1相对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阐明了粗大T1相颗粒激发形核(PSN)及其诱发再结晶织构的机理
凝胶材料性能良好,并在涂层、传感器、驱动器、软机器人以及生物医学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凝胶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凝胶易形成裂纹,这些裂纹可能会影响其网络的完整性,导致凝胶的功能衰退并缩短了凝胶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修复能力的复合体系凝胶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从硫辛酸(TA)小分子出发,以本征型修复理论为指导,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纳米材料的复合,构建了具
随着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地位日益凸显,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已转变为脑力活动主导下的知识更新和思维创造。大学校园是人才培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是高强度、高难度认知工作的主要载体,而这类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依赖于智力水平和经验积累,健康的精神状态、充沛的精力以及清晰的头脑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在四书《大学》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